往是戴笠的“軍統”系。殊不知,朱家驊在國民黨林立的派系中,即便是在樹大根深的CC系內部,朱家驊仍然是獨立於位高權重的陳立夫、陳果夫兄弟之外的一股清介力量。

蔣介石每次在公眾的場合,必要親切地稱呼一聲“騮公”,以示推崇。以朱家驊當年在國民黨內的資歷與背景,即顯赫於戴笠。所以,蔣介石在促成“上海統一委員會”這麼一個龐大的特工協調單位成立時,便力邀朱家驊出面,擔任了這個組織的領銜主演。至於其他的委員組成,蔣介石在朱家驊之後,便依次確定了“上海統一委員會”其他特委的排列座次:重慶的戴笠,香港的杜月笙。另外三位則是需要潛入到上海貼近指揮的一線行政長官:

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吳開先,老資格的前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伯誠,最後一個則為六人中資格稍淺的、國民黨上海市黨部主任委員吳紹澍。

在蔣介石最初的設想中,是想透過“上海統一委員會”這樣一個機構,把“中統”、“軍統”這兩個冤家,以及重慶政府駐寧的其他一些特工分子整合到一處。一個攥緊的拳頭總比岔開的五個手指打出去更有力吧?

而至於李±群的特工生涯,大約起始於**早期的特別行動科。

當年,他跟陳賡、顧順章等一起在蘇聯的“契卡”接受過情報訓練。

李士群熟悉國共雙方諜報人員的一切工作程式。這是李士群與重慶備大特工派系展開暗戰時,佔得先機的一個有利條件。兼以李士群有著一種亂世魔王的殺伐之氣,不貪圖小財小利。行動中但凡有所斬獲,都捨得把贓款擺到了桌面上,大砣地分金分銀。如此,便頗得76號中那一班嗜殺威性的一線特工們的死力。

李士群的用人,還是頗有一套自己的手殷。他用人不問出處,還特別善於納降,不管從前與他李士群是否存在過公私方面的恩怨,只要是敢打敢殺的,有自己在江湖上生存的獨特本事,李士群立馬就予以重用。像當時76號行動大隊中的中堅力量,林之江、王天木、陳恭澍、萬里浪等人來自於軍統。胡均鶴則來自**特科,至“中統”,一直到投奔日本人,大抵上與李士群如影相隨。至於其他像蕭家駒、羅夢薌、陳明楚、王鍾麒、李濟時、蘇成德、何柏椿、傅勝蘭、張北生等一幫鷹犬,無一不是來自於國民黨“中統”、“軍統”兩大系統的倒戈分子。

李土群絕對是亂世中崛起的一個混世魔王。

不過,像李士群那樣有頭腦、講手段、兼具冷酷無情的混世魔王,尤其令對手覺得可怖。

後來,重慶特工在與李士群的血腥混戰中,“中統”的損失尤其慘重。

當年,蘇威德、胡均鶴兩員出身於“中統”的干將,採取順藤摸瓜的偵破方法,抓住一點,緊咬住不放,中統特工人員竟然毫無一點反抗能力地、一個個地被蘇、胡兩人請進了76號特工總部。經此殘酷一役之後,“中統”在南京、上海的基層組織,始終未能完全恢復元氣。“中統”被迫在蘇滬地區採取了屏氣凝神的守勢。

而那個肩負著蔣介石重任的“上海統一委員會”的領導之一吳開先是一位上海通。

吳開先、蔣伯誠、吳紹澍在上海勉強站穩腳根後,發現上海的局勢竟然比他們先前估計的要嚴重許多。重慶潛伏在寧滬基層的一些情報機構,基本上被李士群、晴氣慶胤指導的特務組織打散打爛。“二吳一蔣”只能一點一滴地嘗試著一種恢復諜報系統的工作。

如果要算“上海統一委員會”在敵後做下的業績,則營救虞洽卿算得上是它的頭一樁功勞吧。當時,上海灘的頭面人物虞洽卿,在汪精衛的壓迫下,處境頗為窘迫。如果虞洽卿不堪重壓而投敵,則產生的惡劣影響可能要甚於周作人的公開落水。“統一委員會”乃將虞洽卿偷渡到了香港,再轉赴重慶。這使得汪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