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深得老子精髓啊”

緱氏山,又稱撫父堆,由雒陽至嵩山,必經此地。此山高約百餘丈,不甚高,少草木,多金玉泉水,山頂有一池,碧綠如翡翠,常有仙鶴飲水,故曰飲鶴池。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傳聞此山有仙,乃是周靈王的太子晉。他好吹笙,有一次在伊洛間漫遊,偶遇仙人浮丘公,隨上嵩山,積三十餘載。後家人尋至,他雲七月七日緱氏山等我。當日人們趕至,太子晉揮手作別,登鶴而走,眾人皆曰昇仙。

傳聞終究是傳言,聽聽也就罷了,無人信以為真,倒是十四年前,當世大儒盧植曾在此開課教書,一時引為鄉人美談。

這日驕陽炎炎,似火燒,百姓坐在大樹下避暑,掌扇搖之,驅散悶熱。

隆隆聲,煙塵四起,約三十餘騎從遠方疾馳而來。

這世道,有馬者皆非凡人,這裡距離京師雒陽很近,只有百餘里,百姓猜測莫不是哪家公卿豪右子弟前來郊遊?只是今日可不是一個郊遊的好氣候。

騎隊越來越近,等百姓看真切了,一陣詫異,對方哪裡是什麼公卿豪右子弟,風塵僕僕的模樣,一看便是遠道而來。

這隊騎士身軀或高大或瘦弱、或矮小,衣著五花八門,年齡在二十至三十歲間,別看年齡不大,氣勢不小,眼睛好奇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殺氣,直讓旁人心驚膽戰,惟有從屍山血海爬出來的勇士才有這等氣勢。

這些人也不盡是兇人,有一人年約二十出頭,身量等,額頭寬闊,面紅齒白,嘴角總是掛著一抹笑意,雙目靈動跳脫,他言道:“大兄,這裡就是你當年遊學之處?”

“嗯。十三年未來,緱氏山還是老樣子,一點沒變。”領喃喃自語道。他年近三旬,身長七尺五寸,臉容粗豪,令人驚奇的是他的耳垂厚而長,很有福相。狼腰猿臂,兩手老繭,表明他是一個善射之人。他姓劉名備,字玄德,漢景帝子山靖王劉勝之後。說實話這招牌沒什麼用,西漢末劉姓宗室人口就已達十數萬人,而今算來,沒有一百萬也有五十萬。十五歲那年,也就是十四年前,他和同宗劉德結伴到此,拜同郡盧植為師,共計載餘。

前面問話那少年姓耿,但幽州人總是將耿說成簡,索性改姓簡,名雍,字憲和。氣質與諸同伴迥然不同,說白了他就是劉備的玩伴、幫閒,打打殺殺用不到他。

“什麼鳥不拉屎的地方……”劉備身旁另一人嚷嚷道。他二十四五歲,身長八尺,極盡雄壯,肌膚微黑,濃粗眉,目若懸珠,形象甚為威武。他姓張名飛,字益德,涿郡人,與劉備同鄉,少相隨劉備,以兄事之,寸步不離左右。

劉備也不言語,僅僅斜睨張飛一眼,對方立時閉上嘴巴,嘿嘿乾笑兩聲。

一行人來到緱氏山腳下,劉備跳下馬,用手巾擦了擦汗,走在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概慨萬千,同時不免想起了同門,而今名震天下的“白馬”公孫瓚。

劉備祖父劉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父親劉弘亦仕州郡,可惜早死。劉備幼年喪父,家道破敗,淪落到同母親販履織蓆的地步,受盡人間辛酸,養成了少言寡語的性格。到得緱氏山,相遇公孫瓚,公孫瓚身材魁梧,丰姿偉岸,聲音洪亮,喜歡大聲說笑,面對鼎鼎大名的儒宗盧植也能做到不卑不亢。劉備次感覺到,原來,竟然有人可以活得這麼瀟灑,很是羨慕,遂認公孫瓚為兄。

公孫瓚金銀纏身,出口闊綽,充滿著世家子弟風範,兩人相處的一年多時間,劉備再也不是家鄉那個沒見過市面的賣鞋窮娃,而是變得喜狗馬、音樂、美衣服,甚至在一個藝ji身上破了身,從男孩變成男人。毫不客氣的講,公孫瓚對他的影響比老師盧植還要深刻。

隨著老師盧植重新出仕,諸弟子分道揚鑣,劉備回到平靜而祥和的家鄉,雖然頭頂大儒盧植弟子的光環,然而他不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