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的出身決定了各自的立場,呂布生於平民之家,少失父母,無牽無掛,他人在哪裡,哪裡就是他的家,天下何處都可去得。而張遼則是雁門豪族張氏子弟,根在幷州,以前身在西都,統領禁軍,是為朝廷效力,或許沒什麼,如今逃奔出京,與隨呂布1ang跡天涯相比,他當然更傾向於投奔河朔霸主蓋俊,這是二人最根本的矛盾。

同樣是出身的原因,張遼對他有敬無畏,兩人之間的關係,更像是合作者,而非君臣。其他還有很多,比如xìng格,比如對待事物的看法等等等等……

不過,呂布對張遼有種種不滿,卻不代表想要放棄他。張遼出身士族,少讀兵書數萬言,年十八,為郡賊曹掾,短短一年間率郡兵平馬賊、寇盜、鬍匪十數股,成為北疆赫赫有名的少年勇士。年十九為州吏,東擊黑山,西御屠各,屢斬匪、胡酋,同時也顯1ù出卓越的軍事才華。丁原繼任幷州刺史,甚見親信,令其典領重兵。

張遼之後隨丁原南下,得大將軍何進商議,只是他奉命回鄉募兵,歸來時,何進敗,丁原亡,面對京師錯綜複雜的局面,只好依附呂布。然而,金子就是金子,總是會光的,董卓很快對青睞有加,以二十二歲之齡官拜騎都尉。今年,董卓敗亡,張遼旋即又被王允拔為羽林中郎將,這時,他才年僅二十四歲。

呂布很清楚自己出身不高,根基淺薄,憑藉著勇武,身邊倒是聚集了一批猛士悍夫,但若論及人才,也就張遼一人而已,如何捨得把他留下?

可是另一方面,張遼又是最佳的守關人選,且心意已決……

“就這樣吧……”良久,呂布回道,聲音顯得無比疲憊。

翌日,呂布精簡人馬,留給張遼一千七百人,其中數百原嶢關士卒盡被留下,這些人雖然都是邊地悍勇之士,若能馭之,足以使大軍增加數成戰鬥力,可惜,呂布沒有時間收編他們為己用,他這便要南下,屆時深入敵境,實不宜攜帶身邊,徒增變數。

呂布大軍一共才只有五千三百多人,一下子撥出一千七百人,本部只剩下三千六百餘人,人數暴跌三成還多,實力看似削弱不少,不過要說到真正的戰鬥力,反而隱隱有所上升,畢竟,贏兵、弱卒都剔除了。而且,士卒精簡過後,機動力大為提升,大軍也不再1uan象叢生,指揮起來更加得心應手了,令他有如臂使指的感覺。

張遼站在關上,看著呂軍漸行漸遠,神情略顯惆悵。這支呂軍是支新軍,但卻是以幷州人為主幹搭建起來的。別看他平日暴躁,動輒傷人,到底是朝夕相處數載,沙場並肩作戰的同袍,怎麼會沒感情……

張遼咬咬牙,強迫自己收回目光,轉過身,目視北方……

他要無牽無掛的投奔蓋俊,那麼,就兌現諾言,在這裡守上半個月吧……

最新最快章節;請登陸;閱讀是一種享受;建議您收藏。

正文第四百零四章國運之戰

更新時間:20111142:17:02本章字數:9661

第四百零四章國運之戰

隨著韓遂一聲令下,環長安而立,綿綿數十里的大營立時為之一空,軍旅四出,其中南下一路約有三萬之眾,步卒行走中間,騎為左右翼,或單騎,或跨雙馬,甚是精銳,這支南路軍的領,正是左將軍牛輔,揚威將軍程宜。

大軍順官道而下,直抵杜陵縣,杜陵先前遭呂布洗劫,頗傷元氣,留軍數百,據城而守,隨即兵分兩路,牛輔、程宜將馬步兩萬東渡滻水,進軍霸上、藍田,防衛霸水下游一線,而中郎將李傕則奉命率兵一萬,繼續南下。長安方已知扼守南方要道的嶢關落入呂布之手,李傕此行往南,便是要擊破嶢關,與武關的李門g取得聯絡。

李傕回望甲器精良的步騎大軍,躊躇滿志,這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