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可他們同時也會藉由一次機會繁衍出更多的機會,歷經崛起、失敗、崛起、失敗、崛起……百折不撓,直至成長為天下矚目的英雄。

這,便是人傑和普通人之間的差距,一如眼前的孫堅。

孫堅心有不甘道:“將軍真的不能隨我西進討賊?”

蓋俊想了想道:“也不是當真不行,臺若定弘農,孤則命河東兵,過河與你會於華陰。”華陰縣位於弘農郡最西邊,距長安不滿三百里。蓋俊又補充道:“另孤會以北地之眾牽制韓遂,使其不能相助董卓,確保順利除賊。”

孫堅目光一凝,蓋俊的話十分清楚,只要拿下弘農,他就兵。弘農雖然難啃,可孫堅有十足自信一個月內必可攻佔弘農,到時蓋俊真如其言,董卓授指日可待。

“一言為定。”孫堅伸出手,欲與蓋俊擊掌為誓。

“啪”蓋俊抬手對掌,隨後嘴角不可察覺的扯出一絲笑容,意味深長。

孫堅覺得事不宜遲,次日便將大軍開赴函谷關,準備進軍弘農。孫堅走後,一時無事,蓋俊總算抽得時間和諸人商議河南尹及雒陽事。

雒陽在世人眼的重要性無與倫比,自不用提,那要不要把治所遷來呢?蓋俊麾下謀士為此展開了激烈的爭執,河內楊俊、河南鄭渾等人持支援態度,他們認為雒陽乃是大漢帝都,居於天下之,有領袖群倫之效,入主雒陽,蓋俊的聲望會拔高到一個無人能及的高度。甚至蓋俊可以名正言順的號令諸侯,重組討董聯盟,整合關東勢力。

賈詡逐一反駁,雒陽過於敏感,蓋俊治雒陽,固然受到天下人的矚目,卻也容易遭到嫉恨。當年世祖光武之所以定都雒陽,一是關殘破,需要不計其數的人力物力,而海內初定,朝廷貧困,無力重建。二則是由亂到治,居天下之的雒陽能夠協調四方,面面俱到。今,正值亂世,諸州不平,雒陽三面受敵,無險可守,如入主雒陽,立成困龍。董卓遷都長安,雖遭天下詬病,卻是明智之選,其若不走,今必被擒矣。

讓蓋俊感到驚訝的是,荀彧作為潁川人也反對。他言昔高祖保關,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故雖有困敗而終濟大業。將軍自三年前以護匈奴郎將入幷州,平胡寇、安流民,士民無不心悅誠服。河、朔,天下之要地,將軍之關、河內也,向南兵逼長安,如泰山壓頂,防無可防。且,雒陽城空,非十數萬百姓不能填之,民從何來?縱然有民,何以養之?

蓋俊深深地陷入沉思之。其實雙方之爭論,在於蓋俊日後的戰略路線。楊俊、鄭渾是想以雒陽號令關東,整合州郡,而後除董,最終完成平定天下的目標。而賈詡、荀彧則是想先誅董卓,據守關,東向以制諸侯。

若是一般人,可能會考慮良久,反覆斟酌,但蓋俊知道這段歷史,很清楚楊俊、鄭渾的路行不通,所以很快就有了選擇,他決定採取賈詡、荀彧的提議。

蓋俊有了決定,接下來就是河南尹的問題了。

河南尹自雒陽以西,谷城、河南二縣遭董卓之禍,百里無人煙,徹底荒廢下來,欲恢復舊貌,非三五年之功所能達成。雒陽以大谷關至南梁縣、新城諸縣,則暫為孫堅盤踞,作為攻略董卓的大後方,這時不宜討要。以北平陰、平縣等地,在蓋俊之手。以東十數縣,各自為政,荀彧、楊俊、鄭渾認為蓋俊當務之急是儘快任命新的河南尹,並親自率軍東巡諸縣,穩定人心。

蓋俊頗以為然,定下三日後起程。至於河南尹人選,很是令他頭痛。河南尹可不是那麼好當的,不僅需要牧民之能,還要有武略、手腕,缺一不可。

蓋俊心裡有幾個人選,卻都不太合適,如河東太守、好友臧洪治理地方甚是得宜,然河東亦為要地,不能輕動。朔方太守鮑鴻曾任右扶風,抗擊韓遂叛軍,立有戰功,治民也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