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導致了獨特政治結構的發展,這點要認真考慮,因為它們在目前的局勢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撣公國(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時已有四十一個)是當地等級制度中最高階別的政治組織。這些公國,撣人稱之為“muang”,由“蘇巴”統治。蘇巴下面設有各級管理部門,從地區到部落群,再到一個個單獨的小部落,因此蘇巴是最高統治者。分裂導致了撣邦高原上戰火連連,內部相互殘殺,也因此無法團結起來擺脫緬甸國王的統治。打個比方,好似破碎的花瓶、破碎的瓷片無法盛水一樣,分裂的政府對正在發展中的無政府狀態也束手無策。大多數撣邦鄉村飽受達寇的折磨,這對當地政府而言是個極大的挑戰,但和著名反抗組織林賓聯盟的挑戰不同。下面要講的就是這個。

Ⅱ.林賓部落聯盟、特衛納嘎魯和目前的形勢

1880年,一次有組織的反抗緬甸國王統治的運動開始了,並且一直持續至今。(注意,此時英格蘭僅僅控制了下緬甸,上緬甸和曼德勒仍由緬甸國王統治。)那年,勐乃、勞索、勐袍、勐陽等邦的蘇巴拒絕向緬甸國王錫袍行一年一度的新年屈膝禮。錫袍派出一支軍隊,但並沒有抓住那些傲慢自負的蘇巴。到了1882年,這種挑釁愈演愈烈,景棟蘇巴襲擊並殺害了一名居於景棟的緬甸人。受景棟蘇巴大膽舉動的影響,勐乃蘇巴和他的同盟們發動了公開的叛亂。1883年11月,他們襲擊了駐勐乃的緬甸軍隊,殺死四百人。但是,他們的成功只是暫時的。後來,緬甸國王發起了反攻,那些反叛的撣邦首領被迫逃往景棟,他們跨過薩爾溫江,陡峭的峽谷和濃密的叢林為他們提供了保護。

儘管矛頭直指緬甸政府,但反抗的目的並不是實現撣國獨立———這是歷史上經常被誤解的事實。事實上,撣國蘇巴認識到,沒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政權,撣邦就會一直遭受戰爭的折磨。他們主要的目的是推翻錫袍,將另一個領主推上王位,廢除塔塔米達稅——— 一種他們認為不公平的土地稅。他們推選出一個出名的緬甸人,林賓王子———他是一名被當權的雍籍牙王朝剝奪特權的王室成員。這個被稱為林賓部落聯盟的反叛組織,由此開始出名了。各種證據顯示,儘管這場運動以林賓王子的名字命名,但他僅僅是一個傀儡,真正的策動者乃是撣國蘇巴。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調琴師 第五章(4)

1885年12月,林賓王子到達景棟。當他孤零零進入高地時,上緬甸和英國之間再次爆發了一場戰爭———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英緬戰爭。在他到達景棟前兩個禮拜,我軍就在曼德勒擊敗了緬甸大軍。由於廣袤複雜的地形把景棟和曼德勒隔開來,所以直到他離開景棟後,才聽說這個訊息。我們本以為林賓聯盟會停止反抗,臣服於我們,然而他們卻改變了最初的目的,以爭取撣國獨立的名義向英國政府宣戰。

自然界裡是沒有真空的,政治也是這麼一回事。1883年林賓聯盟撤退到景棟後,很多實力強大的邦沒了統治者,於是,統治權很快被當地軍閥篡奪。在這些軍閥中,有一個出名的戰士,叫特衛納嘎魯,他即後來的勐乃統治者。坑塘是勐乃的下設分邦,特衛納嘎魯是坑塘人——— 一個解除僧職的和尚。解除僧職後,他成為當地的土匪,其暴行在整個地區臭名昭著,他也因此得名“土匪頭子”。在勐乃蘇巴撤退到景棟前,特衛納嘎魯襲擊了勐乃好幾次,但並不成功,於是他改變了戰略,把戰場移到了床上,透過和勐乃蘇巴兄弟的###結婚獲取了權力。當蘇巴逃往景棟時,特衛納嘎魯在緬甸官員的支援下,完全控制了勐乃。

特衛納嘎魯和另一個事實上的篡奪者一直統治勐乃到1886年年初,這時林賓軍隊發起反擊,並且收回了大部分土地。特衛納嘎魯逃回自己的家鄉,在那兒,他又發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