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一章 一片混亂
第二百零一章一片混亂
而張作相在屠三炮昏迷期間卻也沒有閒著,帶著張學良不斷的在那些張作霖留下來的老派人士中奔波著,馬不停蹄的拜訪了包括湯玉麟在內的老派實力派人士。還和楊宇霆一起吃飯,並和奉系的實力派人物袁金鎧密會了超過三個小時。
最終在七天後再次召開的東三省省議會聯合會上張學良以全票當選為新任的東三省保安總司令。並對外公佈,兩天後張學良在奉天城內宣誓就職。
其後,張作霖出殯!東三省內哀聲一片,說實話當時的人們對這位鬍子出身的大帥心情是複雜的。在這位鬍子大帥的統治下,東三省相較於其他連年征戰的省份來說還是相對的比較平靜的。
雖然也有些匪患、也有些苛捐雜稅但比起關內來說卻是好太多了!至少不用擔心會被拉壯丁或者官方一分不給的徵收家產這類的情況出現。
但這位鬍子大帥連年征戰,到處打的是亂七八糟卻也是事實。為此他們也是繳納了一些稅負在其中,是以說起來東三省的民眾們對於這位大帥實在是心情複雜。不過張作霖出殯當日卻是有著不少人前來拜祭。
不提奉系的人,其餘過來的還有日方的代表駐奉天領事林久治郎、關東軍新任司令官畑英太郎和日本首相田中義一的特使林權助更是親身來到了祭奠現場。而蔣中證派出的張群也在此時來到了奉天,以總參議的身份對張作霖進行了祭拜。
在奉天的英國領事館也象徵性的派出了人來進行拜祭,各方人士皆是敬獻花圈以示哀思。一時間大帥府內熙熙攘攘,各方人士帶著各自不同的目的在大帥府內進進出出。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政府方面送來的輓聯是:“噩耗傳來,幾使山河變色;興邦多難,應憐風雨同舟。”字裡行間,暗示統一的味道極其濃厚。這點甚至連日本人都若有所覺!
張學良身著孝袍,腰繫麻繩,腳蹬麻鞋低著頭跪在了張作霖的棺材遺像邊上,而屠三炮、屠千軍父子具也是穿著孝袍,站在了張學良身邊。本來張學良想著屠三炮傷口還沒有好,那天為了自己跑到了會議室回來後還傷口迸裂不斷的流血而極力勸阻他不必要參加了。
但屠三炮自己卻是很固執,並要求自己和兒子一定要穿上孝袍以張家人的身份站在張學良身後。張學良拗不過自己的這位三炮叔,只得是隨了他的意。
公祭舉行了兩天,張作霖的遺體在冰鎮中度過了最後兩天定下來最終的歸宿。
由於張作霖死的非常之突然,於是所有的壽衣和棺槨都是臨時準備的,壽衣是北京永增壽衣社原為張作霖祭廟時所做的黑色金線繡龍的袍褂,帽子是與衣服配套的前齊後圓帽。
所用的棺木是帥府早年積存陰沉木料所做,也叫“萬年蒿”。時值6月,天氣悶熱,為了防止屍體腐爛,用布匹蘸桐油纏裹棺木,外面用冰鎮之。靈堂正中迎面掛著張作霖身著大元帥服的巨幅照片,靈柩兩側擺放著花圈,四周牆上掛滿了輓聯、挽幛。
張作霖的喪事是按東北地方習俗辦理的。6月23日是第一個祭日,叫“接三”,也叫送三、送行。這天晡時,鼓樂齊鳴,孝子們捧帚引魂,各機關科長以上人員身著白孝袍,配青馬褂,頭帶沒有紅結的青便帽,緊隨其後。…;
接下來的日子,眷屬和各界都舉行了祭奠活動。
按照東北的習俗,“七七”過後應立即安葬,但因張作霖死得突然,墓址未選,更談不上營造陵墓,只好將其靈柩先移至張氏家廟,而這裡實際上是張作霖生前建的關帝廟,張學良請人塑了一尊張作霖著元帥裝的泥像,同時供奉在這裡,並派官差邢守慶帶人看守。
安頓好靈柩之後,選擇墓地成為當務之急。此間,許多人獻計獻策,包括風水先生和親友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