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這天的晚飯,雷曉飛沒有回去吃,只是在李村隨便找些東西填了下肚子打發,然後他和試點小組的一干人一直在村中的祠堂等著賣東西的人的訊息。

直到晚上九點左右,李村在外賣東西的人才陸續回來,帶隊的李和連水也沒有喝上一口,就直衝進了祠堂,興奮地向雷大人和小組其他人宣佈了今天的戰績:今天,李村賣農產品的總共收入是五十多兩銀子。

五十多兩銀子對全村一千多人來說不是什麼大數目,但畢竟是開了個好頭。況且,以後還有雷大人發明的幾個新品種上市和四面出擊的賣新鮮,那也是增加收入的途徑。所以聽到李和的喜訊後,李村的眾人都喜形於色。

第二天,天才朦朦亮,例行鍛鍊後的雷曉飛已來到李村,親自坐鎮。

被挑出來去賣新鮮農作物的人早已準備好了,正等待著出發。這一攤人有近百人,他們按雷大人昨日的吩咐,兩人一組作好了搭檔。

雷曉飛來到這班人前,跟眾人交待了昨日與試點小組商量好的各種農作物的底價,並教導了眾人一些銷售技巧,最後他對眾人說道:“我們今天正式開始的變銀子行動,直接關係到年關時,李氏祠堂的重建。我希望大家鉚足勁,爭取讓祠堂早日重建。”

雷大人短短的幾句話,就煽起了李村全部村民心中的火,去賣新鮮農作物的人滿懷激情地出發了。剩下的人也在雷大人的指揮下,有條不紊地進行熟食和乾貨的加工。

昨日昨晚上,雷大人已經安排好做了一部分熟食,現在他讓李和帶一班人挑這些做好的熟食到碼頭、市場等熱鬧地方去賣。雷曉飛了解過,穗城的人也還沒有吃早餐的習慣,所以他要趕早讓人去銷售,試探一下市場。

這天,李村全體村民都投入了緊張的勞作中。

李村村裡的祠堂外邊,支起了幾隻大鍋,整日不停火地加工熟食;雷曉飛還專門設施了幾個聯絡員,看哪個攤檔的熟食賣完,就立即回來補充。李村剩下的村民,在李虎的帶領下,剝花生的剝花生,曬花生的曬花生,切薯片的切薯片,曬薯乾的曬薯幹,每人都忙個不亦樂乎。

這天,一天下來,李村賣農作物的戰績是共收入了近二百兩銀子。這已算是可觀的收入啦,如果保持這樣的成績一個月的話,單是這一項收入,兩個月後就已經達到雷曉飛走馬上任第一天承諾的每戶年底有超過五十兩銀子的積蓄。這哪能讓人不興奮?這一晚,李村的大多數人都失眠了。

雷曉飛就這樣,一直在李村待了三天,直到銷售上了軌道,村民也熟悉了熟食和乾貨的生產流程才撤。李村的人則按照雷大人的計劃,繼續進行熟食和乾貨的加工和銷售。

第229章發明新菜

雷曉飛回到“合作社”後,就著手考慮製作酒樓的新菜式。

小吃店的小吃現在已固定了品種,暫時還沒有增添新品種的必要。食檔屬於中、低檔消費,暫時也沒有增添新菜式的必要。但酒樓就不同,那可是高檔消費的場所,如果沒有不斷推陳出新的菜式,就很難保證客源。試問消費昂貴的地方,如果沒有什麼新鮮東西吸引的話,誰還會光顧?現今,酒樓已經開業一個多月了,是增添新菜式的時候了。

準備增添什麼新菜式呢?這個問題,雷曉飛近段時間一直都沒有停止過考慮。當代的食品資源不多,雷曉飛利用豬雜、牛雜和人們不吃的魚做菜,已是創舉。再創些什麼新菜式也確是相當困難,雷曉飛挖空心思想了好幾天,都沒有想到什麼良策。正一籌莫展之際,誰想到,這次到李村的銷售指揮行動,卻觸動了他的靈感。

原來,在李村煮芋仔時,雷曉飛想起了前世時有兩個和芋有關的菜式。一個是廣東名菜“香芋扣肉”,另一個是他的家鄉美食“香芋墊鵝”。

這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