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金刀,威風凜凜,縱橫南北,斬將百二十七,滅國三十六道,寧家族徽——藍箭飛馬旗,在整個大陸獵獵飄過。洛林帝國三十九行省,倒有大半是寧毅王的戰功,史稱“軍魂戰神”。

寧毅飛鴻與帝國開國皇帝斯科德本是結拜兄弟,攜手起兵。與寧毅家赫赫戰功相比,斯科德在內政、軍事後勤方面能力更加出眾。老飛鴻做為正統戰士,不屑與政客為伍。斯科德首倡在洛口建立義軍政權,繼而變成了龐大的帝國,成為開國皇帝,史稱“科德大帝”。

立國之初,科德大帝對寧毅家恩寵無以復加,賜封為一字並肩王,共享河山,封地一度達到全國三分之一強。寧毅家權傾朝野,富可敵國,家將三百,出入前呼後擁,侍從如雲。府邸佔了京城東南角,人稱“寧半城、寧半國”。

好景不長,沒過幾年,政局穩定,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歷史的悲劇不可避免的重演了。傳說一杯毒酒要了首任寧毅王爺的性命,結束了寧毅家的輝煌。寧毅家親信將領紛紛被撤職,或調離或投入監獄。

開國皇帝為了平息朝局的動盪,軍中的恐慌,隆重安排了老飛鴻的身後事,讓飛鴻之子接任寧毅王爺,軍權被奪,封地卻故意加大。寧府在科德大帝的重壓下,無奈接受了現實。皇家開始了代代相傳的,“不可放馬出山”的遺旨。

科德二世對寧家更是變本加厲,絕不給寧家翻盤的機會。寧家被科德二世削了封地,撤了一切職務,變的無權無勢了。“削王爵為民,革去貴族頭銜”的詔令已經寫好,抄家都被抄一半了。

沒想到的是,前夜裡,科德二世暴病猝然死去。年幼的三世皇帝靈前即位,按慣例匆忙宣佈,大赦天下。在朝中有心人的暗助下,寧家逃過一次大劫。

第五代寧毅王爺還算文武雙全,忍辱負重,終於得到當時皇家太子的青睞。寧家眼看中興有望,無奈造化弄人,皇家庶子奪嫡成功,太子失位。第五代寧王灰心已絕,留下“無為而望”的家訓。

無為而望,一心只做逆來順受的閒散貴族,文不能出眾,武不能超群,苟延殘喘。等待機會,等待皇帝重新對寧家的信任和倚重。

歷代皇帝不待見,與大臣們交往也越來越淡薄,寧家再次落入塵埃,寧家慢慢變成了孤家寡人。就連逢年過節的王爵例奉,也被國府慢慢取消了。寧家被迫變賣家產,艱難度日。

為了家族的延續,消除皇家的忌憚,無為而望的家訓,竟然被演化成了“日不認三字,武不打三拳”的奇怪家規。子孫少年們每天認字不能超過三個字,練武不能超過三次套路,只能深居簡出,坐吃山空。

後代子孫在朝中缺少人望,沒了進身之階,又不能從事農、工、商,只空守著一頂王爺的帽子。好在,寧家一直低調,子嗣單薄,男丁稀少,倒也吃飯不愁。

以後的幾任皇帝,要麼是昏君不理政,要麼權奸當道,陰差陽錯之間都沒有削去寧家王爺的封號,都沒有把寧家削爵為民,甚至抄家滅族。

百餘年前,最後一位受皇封的寧王去世,家人絞盡腦汁,籌措財物,操辦後事,匆忙間竟然忘記上報國府。國府也不聞不問,任由寧家自生自滅。

皇帝高高在上,朝政還理不完,大臣們怕費力不討好,更沒人敢提起,於是洛林國史上最奇怪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明明有著顯赫王爵的武將世家在,世人卻彷彿都忘記了洛林國還有“寧毅王爺”這一個金字招牌。寧家和國府徹底沒有了聯絡。

寧家家底變得一貧如洗,族人們開始自謀生路,給人講學、幫人抄書、兼任坊間小吏……更有一支旁系,遠走關外,長期以來也聊無音信。

寧家人不願辱沒祖宗的“寧毅”姓氏,對外只簡稱“寧”,就如國人普通的姓氏一般。

寧家坎坷、尷尬傳承了近三百年,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