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己卻傻乎乎的擔驚受怕。
但是,華年不惜冒著流產的危險也要演這一場落轎的戲,到底為了什麼?
永樂很快就知道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作者有話要說:這個情節拉得比較快哈,因為永樂沒有直接參與,就不想花太多字數來寫了。
☆、055 防不勝防
金絲燕宣佈華年已有身孕後,華年的情緒一波三折。先是驚喜,然後一陣後怕,直說還好這次意外沒有傷到孩子,然而轉瞬之間,哀傷之色立刻變成憤怒。為華年抬轎的轎伕全是內務府指派的,這次落轎,追究責任應是內務府辦事不利,險些傷了太子。一氣之下,華年要求罷了內務總府之職,重新選賢任能。
華年懷上太子後,身份比以前更加尊貴。她要發脾氣,大家都順著她。就連太后聽到訊息後,都沒有直接反對,只說罷職的處分太重,最後決定讓總府帶職思過,暫時移交大權,直到華年消氣為止。
但是,總府的工作必須有人接手才行。這時候,華年才終於露出真正的目的:她竭力推薦崔心蓮去當代理總府。還任性地說,如果不是崔心蓮,其他人她都不敢信,萬一太子再出什麼意外,責任該有誰負?
太后只當她是被落轎的意外嚇怕了,統統同意了她的要求。
就這樣,崔心蓮順利去了內務府,成為代理總府。
過程順利得令永樂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以前聽華年無意間談起讓崔心蓮去內務府,還以為只是一句無心之言。然而現在回想起來,永樂斷定,華年與崔心蓮私底下肯定早就籌劃好了。從落轎到公佈身孕,再到華年的一系列情緒變化都在計劃之中。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太子身上,而忽略了華年的真正目的是讓崔心蓮進內務府。
華年受害之身,差點丟了太子,沒人懷疑她是故意的。就連太后都被打得措手不及,一一答應了華年的要求。華年和崔心蓮只以為太后的忍讓是為了讓華年安安心心地養胎,等太子出生後再慢慢算賬。然而只有永樂明白,太后的退讓是因為她早就知道華年留下太子後就會絕於人世,不必爭於一時。就像以前知道自己會死,所以對自己千依百順一樣。
雲中鵠按照她與華年的約定,幫華年瞞天過海,承認太子是自己的,順理成章被封為皇后。不過封后之後他依舊住在盈雪宮,說已經住慣了,不願意再搬遷。後來雲中鵠偷偷告訴永樂,之所以留在盈雪宮不走,是因為那裡僻靜安全,不然他將很難再有機會與永樂偷偷敘話。
雖然永樂已經與玄青教脫離了關係,但是暖冬待她依舊像從前一樣親切體貼。然而永樂總覺得那只是表面現象,其實在內心深處,暖冬已經對她有點戒備了。發現小夏子屍體那天暖冬說的每一句話,不時地迴響在永樂耳邊,令她迷茫而又難過。她希望玄青教可以幫助華年收回青州,一振國威,但卻難以接受大業背後那些不堪入目的流血犧牲。
說到底,她終究只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公主,因為天真無暇才顯得心軟善良。然而暖冬卻不一樣,她雖然本性善良,但是卻更加懂得權衡和取捨,所以有時候顯得狠心殘忍。
另一方面,崔心蓮成為代理總府後,大概是擔心太后隨時有可能令她下臺或者限權,所以她上任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整個天養宮的宮人都徹查清理了一遍——這是華年令她進內務府的根本原因。
短短几天,天養宮中,除了永樂和暖冬外,其他宮人幾乎全都翻新了一遍。崔心蓮選人的規則依舊與當初在福秀宮選中永樂和暖冬時一樣,首先第一條就是要身世清白,不能與宮裡的人牽扯過多,其次才是看辦事能力和機不機靈。
崔心蓮如此急不可耐,的確可以雷厲風行地清除天養宮中太后的眼線,讓華年和太子更加安全,但卻會令太后幡然發現華年落轎只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