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本小說不宜出版,以免惹來不必要的外交糾紛。

還有一本《高堡奇人》的手稿被呈遞給文化廳,那位審查員是一位狂熱的軍國主義者,看了之後覺得這才應該是日本的未來。

日本不僅要和德國瓜分世界,還要打敗德國,最終獨霸全球。

他把手稿交給了日本政府內傾向於軍國主義的團夥,這些人大多是戰爭狂,把世界各國都不放在眼裡,總是幻想著統治世界。

他們看到小說中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艦隊,徹底瓦解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實力的作戰策略,不由得為之叫好。

不僅如此,他們還認真的思考其中的可行性。

這批人大多隸屬於日本軍部,負責制定作戰戰略。

軍部是日本對外發動戰爭的軍事指揮樞紐,獨立於政府、議會之外,直接對天皇負責。

於是,在日本軍部,有了不同的聲音。

是先侵略中國還是先偷襲美國,什麼時候偷襲美國才是最佳時機,兩線作戰的可行性,如果被美國知道了怎麼辦?

此時的日本軍部還只是做著戰爭推演,戰爭還沒有打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他們發現這不僅僅是一本小說,很可能是一部預言書的時候,他們一方面試圖摧毀其他的書稿,一方面尋找著書稿的作者。

他們最為關心的還是到底要不要偷襲珍珠港?

很顯然,美國政府手裡也有書稿,知道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計劃,那麼這個計劃是就此擱置,還是提前進行?

未來已經改變,誰也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去走。

☆、第三百零一章 覺醒之年

上海明月唱片公司,正在灌錄唱片,這不是一張國語唱片,而是英文唱片。

林子軒和黎錦揮站在外邊聽著,黃榴霜的聲音並不出彩,經過聲樂培訓後勉強達標。

反正又不是開演唱會,或者要到大劇院演出,只是拍電影的話足夠了。

黃榴霜離開美國後並沒有直接來上海,而是去了廣東。

她的祖籍是廣東台山,自從她祖父那一輩到美國淘金後就沒有回來過,但書信往來不曾斷絕,在老家還有親人。

回鄉祭祖和親人團聚是應有之義。

黃榴霜的家人支援她的選擇,與其在好萊塢出演那些傷風敗俗的電影,不如回國發展。

她在臺山老家呆了一個月的時間才趕往上海,那時候浙奉兩軍正在上海激戰。

在此期間,她瞭解了中國國內的政治局勢和電影圈的資訊。

黎民維的香港民新電影公司在廣州設有製片廠,拍攝了大量的短片和紀錄片,在廣東和香港具有頗高的知名度。

但在黃榴霜眼裡,這種規模只相當於好萊塢末流的電影公司。

她打聽到黎民維正打算把電影公司遷往上海。

上海才是中國電影製作的中心,相當於美國的好萊塢,其中林子軒的明星電影公司則相當於好萊塢的派拉蒙,是中國電影行業的龍頭企業。

這堅定了她投奔林子軒的決心。

林子軒安排黃榴霜先進行一段時間的聲樂訓練,把歌曲練熟,再出唱片。

《音樂之聲》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拍攝起來難度不大,重點在於音樂。

他準備先把唱片製作出來,銷售到歐美等國,相較於只能在電影院放映的電影,歌曲更容易傳播,在西方家庭,留聲機較為普及。

等到西方人接受了歌曲。再去宣傳電影,想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讓林子軒意識到灌錄英文唱片也是一種賺錢的途徑。

可惜在後世他不怎麼聽外國歌曲,只記得一些鄉村歌曲和電影配樂,比如卡朋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