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級不存在國家的區別,”全世界的無產者必須聯盟起來。而今,在這種盲目的大民族主義趨勢引導下,今後的國際工共運中,無可避免的會出現這樣抑或是那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從表面上看是各個蘇維埃國家之間的內部矛盾,但是如果這些偏激的民族主義情緒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那麼說不定那一天,這種矛盾就會變得尖銳而不可調和,並最終使團結一致的國際共運出現破裂的局面。
至於說最後一個問題,那也是在楚思南看來最為重要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各國黨組織內部所存在“左”的問題。
對於除蘇聯之外的各國黨組織來說,他們都是新興的黨,新興的組織,他們無疑有著豐富的革命鬥爭經驗,有著豐富的階級鬥爭經驗,但是話說回來,他們卻普遍欠缺執政經驗,欠缺國家建設經驗。而他們以往嘴裡所說的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理想,也基本都是停留在馬列著作的條條框框之中的,說白了,就是虛的、空幻的,是沒有具體實踐經驗指導的。
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高漲的革命熱情的激發,各國的黨就容易犯下一個蘇聯曾經犯下過的錯誤,那就是偏左的激進,不切實際的“大跨步”。為了杜絕這種錯誤傾向的出現,以使革命的政黨在執政過程中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楚思南將這個問題在此次共產國際會議上提了出來。
楚思南在此次會議上的講話很清楚的提醒各國代表,在未來革命的政權建立之後,各國的黨組織應該擺明一個著重點的問題,那就是政權建立之後,國家工作的首要目標問題。說白了,就是如何對待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的偏重問題:一國地革命政權建立起來了,代表廣大無產階級利益的政黨取得了國家政權,那麼,按照革命的理論,這個政黨是應該首先把國家工作的著重點放在發展生產力上呢,還是放在實現社會主義的生產關係運動上。當然,如果放在今天,放在楚思南所來的那個時代,這個問題幾乎就是所有人都知道答案的。但是放在這個錯亂的四十年代初,這個問題卻不是那些熱血澎湃的革命者所喜歡考慮的。他們幾乎都認定一個死理,那就是奪取國家政權之後。首先要做地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起社會主義的生產關係,生產資料一定要收歸國有,消除剝削所存在地根源,即私有制。但是,就在這一次會議上,楚思南透過講話明確的告訴所有與會代表。社會主義生產關係是好地,是令所有無產階級兄弟擺脫被壓迫被剝削地位的根本,但是生產關係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真理同樣不能被忽視,一個不適應先進生產力的生產關係,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從而導致國家經濟的衰敗,而一個不適應落後生產力的過於先進地生產關係。同樣會對生產力的發展造成影響,從而導致國家經濟的衰敗。
基於這一點的重要性,楚思南提出。在今後各國革命政黨在主持國家工作的過程中,首先要搞好的,就是針對本國國情,研究出一條適合本國使用地發展道路,從而使國內的生產力在得多儘快恢復的同時,及早地建立起社會主義生產關係。
在楚思南講話精神的基礎上,其後幾天的會議中,各國與會代表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毫不客氣地說,這一次的共產國際會議,是繼列寧之後,共產國際召開的最成功的一次會議,儘管對楚思南所提出的問題各國代表並沒有最終得出一個適合本國國情的答案,但是會議上的團結氣氛卻是前所未有的。
最為重要的是,基於此次會議上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