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讖,這才急著趕緊定下。然而真正的緣由無法告訴祖父,蕭謹言只能隨口編了個藉口:&ldo;好些人盯著和光呢,我只是求個穩妥而已。&rdo;

這話承羲侯才不信,但是皇帝不同意賜婚,無疑給蕭家敲響了警鐘,承羲侯不得不多替侯府考慮,即使最寵愛的孫子這樣懇求他,他也不能輕易給出準話。

所以承羲侯只是疲憊地揮了揮手,說道:&ldo;不用再說了,我好好想想,你先退下。&rdo;

聽到承羲侯這樣說,蕭謹言也知道再也勸不動了,他心裡嘆了口氣,依言告退。

等屋子裡安靜下來之後,承羲侯慢慢踱到窗邊,從樓上俯瞰院外之景。

承羲侯看到那個十七歲的少年郎,安安靜靜地拐出議事廳,然後朝領罰處走去。

少年人的肩膀依舊瘦削,但脊背挺拔,修長勁瘦,宛如還未開刃的利劍,漸漸顯出銳不可當的鋒芒來。

承羲侯不由嘆了口氣,他想起他年少時,也曾一往無前,不管不顧,卯足了勁在銀梟衛裡闖蕩,後來成家立業,不敢再這樣拼命,這才慢慢從右使的位置上退下來。

後來他發跡了,反倒不願意讓子孫再趟這譚渾水,說起來,他這心思和宸王一模一樣。所以幾個兒子他都拘著,除了不聽話的老五,其他幾個都不知道銀梟衛的始末。

當年老五鬧著要加銀梟衛,可把承羲侯氣了個半死,他打也打了罵也罵了,老五就和吃了秤砣一樣,死不鬆口,承羲侯總不能把兒子打死,何況蕭家也不能在銀梟衛裡沒有人,所以他只能暫退一步,如了蕭五的願。

好在兒子們不省心,他卻有一個聰慧的孫子,故而,即使蕭大才智並不足以撐起侯府,承羲侯也執意將世子之位傳給老大,就是因為,大房有一個足夠優秀的孫子。

蕭謹言會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繼承人,然後接過承羲侯府,將蕭家的榮耀發揚光大。

所以承羲侯小心翼翼地看顧著蕭謹言,生怕自己四孫子出什麼意外。雖然不知蕭謹言從哪裡打聽到了銀梟衛的事情,但是看著解解悶就罷了,承羲侯可不允許蕭謹言真和銀梟衛扯上關係。

承羲侯早已為蕭謹言鋪好路,他安排蕭謹言從大理寺入仕,不走銀梟衛這種陰暗路子,而是光明正大地獲得聖人的青睞和倚重,然後風光和順地度過這一生。

如果只是尋常人家的姑娘,蕭謹言自己喜歡,承羲侯順著他未嘗不可。可是蕭謹言看上的,偏偏是宸王家的姑娘啊。

自古君心難測,承羲侯已經老了,實在不敢用全府的榮耀,去拼一個虛無縹緲的未來。

蕭謹言說的沒錯,和宸王府聯手,確實可以左右龍椅上的人選,可是這樣風險太大,以承羲侯府在皇族中的體面,他們完全可以隔岸觀火,等最後局勢明朗之後,再行向新帝表忠心。

承羲侯自嘲地笑了,他大概是真的老了,即使身體硬朗,可以一顆心已然衰敗,早已失去了當年一往無前的衝勁。萬事只要穩妥就好,即使這樣多多少少會得罪新帝,他也在所不惜。

承羲侯暗暗想著,謹言啊,祖父總說你想要什麼,那就自己去拿。可惜這次,即使你自己動手,祖父也不能依著你了。

蕭謹言領罰回來後,連著幾天,心中一直不平坦。

他總覺得,有什麼事情正在改變。

他屢次求見承羲侯,都被承羲侯拒之門外,蕭謹言心中的不祥之感越來越重,還沒等他想出辦法來,另一個噩耗傳來。

他的父親,這幾天被府中的流言鬧得心煩,於是睡覺是時沒有關窗。結果春日氣候不定,蕭大一不小心,就染了風寒。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