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它去罷,只有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可理他。“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不要去強求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要學會適時的放棄。也許在你殫精竭慮時,你會得到曾經想要得到而又沒得到的東西,會在此時有意外的收穫。適時放棄是一種智慧。它會讓你更加清醒地審視自身內在的潛力和外界的因素,會讓你疲憊的身心得到調整,成為一個快樂明智的人。盲目的堅持不如理智的放棄。苦苦地挽留夕陽的人是傻人,久久地感傷春光的人是蠢人。什麼也捨不得放棄的人,往往會失去更加珍貴的東西。適當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機會,學會放棄,才有可能獲得。

佛問須菩提,你是怎麼想的?印度恆河裡的沙,數目多不多?假如每一顆沙子代表一個世界,你說這個數位多不多?須菩提說,當然很多!世尊。

佛陀又說:“須菩提!如你剛才所說,諸位所能提到的任何相對觀念,在佛眼下都不再存在。甚至‘空’也不存在,因為‘空’就是佛,而佛就是‘空’。在佛眼中,無主體與客體,是沒有絕對與相對的概念。無限的無限,是沒有空間的概念。瞬息性和一發即到性,是沒有時間的概念。總體性和無不涵攝性,是沒有空無的概念。佛眼可攝一切眼,一沙可攝一切沙,在諸佛世界中的一切眾生,所有種種不同的心,佛也是完全知曉的。為什麼呢?佛法不是虛玄的,而是一個修證的事實。眾生的心源與佛如一,譬如水流歧脈,源頭是一,心性同源,眾生心即是佛心,所以,如來能悉知眾生心性。但是,眾生往還六道,隨業逐流,遺失了本心,在我的眼睛中啊!眾生的心,包括人的心,猴的心,老虎的心,蜜蜂的心,這一切生命的心,都不是心。不是心,只是一時假名叫做心。由眼見到心,這過去之心、現在之心、未來之心,都不是心,眾生一切的心都在變化中,像時間一樣,像原子在不停運動一樣,永遠不會停留,永遠把握不住,永遠是過去的;所以‘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們剛說一聲未來。它已經變成現在了,正說現在的時候,已經變成過去了。這個現象是不可得的,一切感覺、知覺,都是如此。是不可得的。”

看到就是佔有。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眼光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生活現實,這是勿庸置疑的。就像做生意,你的眼光越高,將來獲得的利潤也就越多。生活中,好眼光可以使你樂觀豁達;好眼光,可以使你戰勝面臨的苦難;好眼光,可以使看透名利,過上真正快樂的生活。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告訴我們,眼光獨道路能幫助我們獲取健康、幸福和財富。每個人的一生,難免都會遭受挫折和失敗。所不同的是沒有眼光的人鼠目寸光,總是把挫折當失敗,從而使每次都能夠深深打擊他取勝的勇氣;有眼光的人能夠高瞻遠矚,從不言敗,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前,總是對自己說:“我不是失敗了,而是還沒有成功。”因為,一個暫時失利的人,如果繼續努力,打算贏回來,那麼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敗。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戰鬥的勇氣,那就是真輸了。

人生有誰不存心富有,有誰不存心未來

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第十九品講的是“存心”的問題。存心不同,意義不同。例如你去幫助一個,如果是心存善念,真心實意的去幫助,就是行善。可是如果你另有企圖,是為了達到某種邪惡目的而幫助一個人,那就是算計人。不但不是行善,反而是十惡不赦了。

佛問須菩提:“你是怎樣想的?假使有人用裝滿三千大千世界的金剛鑽,金銀,瑪瑙等這些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