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見了斯諾夫婦,拉著斯諾的手一同參加了中國國慶二十一週年觀禮。後來又在接見斯諾時表示:“如果尼克松願意來,我願和他談,談得成也行,談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當作旅遊者來也行,當作總統來也行。總而言之,都行。”

尼克松獲知這訊息倍受鼓舞。一九七一年二月,他在美國國會作外交報告時說:“在今後一年裡,我要仔細研究我們應當採取什麼進一步的步驟,以創造美中人民之間擴大交往的機會,以及怎樣消除實現這些機會的不必要的障礙。”並表示:“凡是我們能做到的,我們一定去做。”

中美兩國互相摸清彼此的戰略意圖後,中方透過南洋聯邦向美方發出邀請:“要符合根本上恢復中美兩國關係,必須從中國的臺灣和臺灣海峽地區撤走美國一切武裝力量。而解決這一問題,只有透過高階領導人直接商談,才能找到辦法。因此,中國政府重申,願意公開接待美國總統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國國務卿甚至美國總統本人來北京直接商談。”

尼克松獲悉後極為高興,除四月二十九日口頭表示外,並於五月十七日請南洋聯邦駐美大使正式答覆,為了解決兩國之間那些分歧問題,並由於對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重視,他準備在北京同中華人民共和國諸位領導人進行認真交談,雙方可以自由提出各自主要關心的問題。並提議:“由基辛格博士同周el總理或另一位適當的中國高階官員舉行一次秘密的預備會談。”

顯然,美國被中國誇大的“蘇聯威脅”所迷惑了,中國“狼來了”的計謀成功了。這一手法不是什麼新鮮事。五四年、五八年,中國兩次掀起臺灣海峽危機,利用美國扔原子彈的威脅,從赫魯曉夫那裡獲取了核武器工業起步和發展的關鍵性援助。

南洋聯邦的穿針引線只是舉手之勞,換句話說,也是兩頭得利。中間人嘛,回扣總是不可少的。就在中美為達成外交突破而頻繁傳遞資訊的試探階段,美國在寮國開始了第一輪撤兵。這既是為安撫國內的反戰浪潮,也是美國政府所尋求的體面地從印度支那撤出兵力,逐步將這場可惡的戰爭交給亞洲人自己來解決。

在中美關係的發展尚不明朗,在蘇聯表示越共應該暫時停止軍事行動,以便美國人加速從印度支那撤軍後,印度支那的局勢暫時安定下來,但敵我雙方並沒有放棄固有的戰略,這種安定更象大戰前的準備。

但黃曆此時已經不把越共看作主要的敵手,因為越共擅長的是滲透遊擊,寮國南部面積較少,兵力密度很大,越共想故伎重施,一來回旋空間不夠;二來也缺乏策應;三呢,還要擔心越南王國和泰國在東西兩個方向對進攻寮國南部的軍隊實施夾擊,甚至切斷北越進攻部隊的後路。綜上所述,在短時間內越共無法組織大規模進攻。

而作為南洋聯邦最主要的對手之一——印度,此時開始蠢蠢欲動,立刻吸引了黃曆和南洋聯邦政府的目光。從黃曆的分析來看,巴基斯坦此次動亂是咎由自取。但印度敢發動侵略戰爭肢解巴基斯坦,其野心已經膨脹到了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

巴基斯坦建國之後,其國土被分為東西兩塊。東巴與西巴之間隔著印度的國土,相距兩千多公里,雖然兩地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但在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巴基斯坦**之後,雖然東巴孟加拉族人數佔全巴的人口百分之五十,但巴基斯坦中央政權基本上掌握在西巴人手中。

因此,東孟加拉人認為在國家機構中受到排擠和歧視。而在經濟方面,東巴的農產品為巴基斯坦創造大量外匯收入,但東西巴之間在國民收入分配上長期嚴重不均,東巴的大量收入主要用於西巴建設,東巴僅能得到其中的20%左右,而西巴農業發展速度四倍於東巴。東西巴之間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矛盾也隨之加深。在文化上,儘管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