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會擴大赤色帝國,這意味著自由世界將失卻整個東南亞;接著就是美國在太平洋的防徹線受到威脅……”杜勒斯在記者招待會上發表了講話,但並沒有實質性的內容,與其說是要進行干預,倒不如說是給法國人心理安慰。

而副總統尼克松則為政府放出了試探性氣球,選擇的場合是美國報紙主編協會在華盛頓舉行的年會上。他的發言本來是非正式的,但內容這樣聳人聽聞就無法保密了。尼克松發表講話是這樣說的:“自由世界的處境因難,極為狼狽,要是再在亞洲後撤的話,就很難想象了。我但願法國能固守下去,取得勝利。但是,在當前情況下,如果為了要在亞洲特別是印度支那防止**進一步擴張——如果為了要避免這一點而我們必須冒一冒風險把美**隊投進去,那我認為,行政部門就不得不採取政治上不受人歡迎的立場:即正視這個行動,採取這個行動。而我個人對這樣的決定會支援的。”

而艾森豪威爾則向法國人提出了相當苛刻的條件:法國人一定得同意把戰爭進行到底;他們必須讓越南、柬埔寨和寮國完全獨立;必須由法國和印度支那三國請盟國(即美英等國)介入;必須放棄現有的、過時的殖民統治政策等等。最後,還要由美國國會而不是總統作出決定性的一步,因為國會有權宣戰,而總統則沒這權力。

對這些條件法國人是無法全部接受的,而杜勒斯的英國之行則徹底讓美國對越南進行干預變成了不可能的事情。老奸巨滑的丘吉爾並不同意馬上聯合出兵干涉,他決定等候在日內瓦舉行的、有十九個國家參加的關於亞洲問題會議,看看能在會上取得什麼結果。

在接下來的政府會議中,爭論很激烈,但最後暫不出兵干涉的意見佔據了多數,這與黃曆訪問時所闡述的理由相差不多。

“我們不能閉目不看這個事實,即越南這個問題的雙重性,我們收到的情報表明,法國人並不理解失敗的原因,頑固地在這些地區還繼續存在那種非常過時的殖民觀點的方法。”國務卿杜勒斯說道。

“我們在那裡是手腳乾淨的,沒有任何殖民主義的汙點。至於奠邊府失敗,焉知非福?頑固的法國佬,浪費了我國太多的金錢,卻還是讓我們看不到最後勝利的希望。”副總統尼克松竟然有些幸災樂禍。

陸軍總參謀長李奇微則更是極力反對,他說道:“如果同意了出動美國空中力量,那麼調派步兵就只是時間問題。越南是什麼樣的情況?稻田、叢林,壞得難以想象的公路網,非常可憐的通訊裝置,連海港也很差。美國目前進行干預,那就是悲劇性的冒險行動。對有戰爭經驗的人說來,這意味著什麼,幾乎是一眼就可以看清楚的。”

最後,艾森豪威爾做出了最後的決定,不進行干涉,而是全力支援南洋聯邦對於越南的計劃,聯手擠掉無能又頑固的法國佬,開始新的印支行動。但為了應付法國人的求援,也為了最大限度地消耗越盟的力量,他還是決定臨時租借給法軍八十架戰鬥轟炸機,三十架配有飛行員的C—119型運輸機。

這個決定確實給法軍打了一針強心劑,河內法軍利用戰鬥轟炸機對越盟的陣地、交通和後勤運輸狂轟濫炸,造成了越盟的嚴重困難。越盟部隊傷亡很大,長期露營,體力消耗過多,病員劇增,四萬多人的隊伍裡卻只有幾個醫生。越盟被迫停止了攻擊,在中國顧問團的建議下,改變了原來的攻擊戰術,組織了部隊和民工向奠邊府的核心工事挖掘壕溝,日夜苦幹,據說已經挖了數百公里長的戰壕網。

這是一場雙方較勁的拔河,就看誰能堅持到最後。四月間的殘酷流血,使雙方都難以忍受,越盟遭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奠邊府的法軍日子更不好過。

莫邊府的危局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全世界的各大報刊都以頭條新聞報導奠邊府的訊息,好象在報導東西方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