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勃羅…埃斯柯巴,曾被《財富》雜誌評選為全球7大富豪之一。雖然他是作為南美大毒梟被世人所知,但是他和他的麥德隆集團真正發跡卻在二戰期間。(筆者注:沒寫錯,不是麥德林而是麥德隆。)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太平洋上戰雲密佈,日美兩國正在進行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海空戰爭。每一天都有無數艦船、物資和人員被這片大洋所吞噬。兩國參戰將士每時每刻都處於死亡的威脅之中,還要各種煩難艱苦的作戰任務,可想而知他們的心理壓力有多大了。

而由於時代的限制以及對於戰爭心理學研究不夠深入,這兩個國家的後勤部門殫精竭慮的是往前線輸送作戰物資,卻完全忽視了前線將士們的精神生活。

日本士兵靠的是“甲雞安飛塔命”和慰安婦,但是因為日本運力有限,這兩者的供應也並非完全能保證。

作為國力遠勝日本的美國,他們計程車兵要好一點,除了有類似《世界之窗》、《閣樓》這樣的休閒雜誌和麻將牌之外,還可以定期回國休假。不過隨著戰事的緊張,各級作戰人員的服役時間都大幅度延長,甚至他們的休假都被強制取消。

這個時候麥德隆集團應運而生了。實際上“麥德隆”這個名字就來自巴勃羅第一條綜合補給艦的船名。

這條一萬噸級的快速商船被美軍士兵親切地稱呼為“supermarket(超級市場)”,因為在這條船上面可以買到前線士兵和指揮官們夢寐以求的商品。

各種來自南美的新鮮蔬菜、肉類和水果,讓吃膩了罐頭尤其是spam的美國大兵們毫不吝惜地付出了自己的薪水,要知道麥德隆號上的食品價格最低也要幾十倍於收購價。

酒精、菸草、古柯葉、阿芙容甚至海螺因這些精神類藥物大大緩解了前線人員的焦慮症。因此就連某些基層指揮官也歡迎“麥德隆號”的到來,到後來太平洋司令部也對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船上更有熱情的隨船女性工作人員,這些真的非常熱情的拉丁女郎掏空了他們身上最後一個鎳幣,以至於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各個地方的基層士兵都鬧出了要求加薪的罷戰事件。

這裡要說一下,戰時美軍前線士兵可以拿到平時四倍的工資,然而就算平時再節省計程車兵也會覺得自己說不定明天就會戰死,那為什麼不現在就好好享受一下呢?

因為麥德隆號大受歡迎,所以她的姊妹艦“家樂福號”、“農工商號”、“7…11號”……還有日後鬧出“沃爾瑪號事件”的“沃爾瑪號”很快出現在太平洋之上。

錢能通神,巴勃羅…埃斯柯巴很快就搭上了日本人。然而麥德隆集團和日本軍方的交易更加地醜陋。他們出錢向美國前線士兵收購各種“廢棄物資”,轉手就賣給了他們的敵人。

隨著麥德隆生意越做越大,牽涉的美軍層級也越來越高。有一種說法,甚至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本人和他的前妻路易斯…克倫威爾…麥克阿瑟女士都有所參與。(筆者注:這兩位後來確實離婚了。)

可是因為戰時資訊保密法的實施,這些醜聞都沒有見諸報端。國會對其進行的秘密調查大都也無疾而終。

就在這個時候,“沃爾瑪號事件”讓太平洋上的醜惡交易曝露在世人面前。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當時麥德隆集團旗下最大的一艘綜合補給艦,兩萬五千噸級的“沃爾瑪號”在三寶壟附近的海域進行秘密整補。

整補完畢之後該船卻遭到了英荷兩國聯合巡邏艦隊的攔截,要求登船檢查。後來資料顯示英國人是收到線報,“沃爾瑪號”正要去給印度洋上的德國潛艇部隊提供後勤支援。

“沃爾瑪號”不但拒不執行,甚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