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業來說,不敢挑戰日本人,但對付一個根本沒什麼名聲的中國造船業還是沒問題的。

中韓造船業的較量韓國必將勝利,對此李在勇深信不疑。

李俊仁有些緊張、有些興奮,這還是他第一次面對株式會社的高階幹部,實在是讓人有些不知所措。

“我們一直在監視著中方下榻的潮間酒店,同時統計了最近一週以來中方簽訂的意向書,有極大的可能中方意向書簽約噸位已經超過了他們的產能。在我們的計劃實施一週之後,潮見酒店果然迎來了一支新的中方考察團。透過調查,這支考察團正在與石川島播磨重工接觸,考察團團員的身份多是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的權力人士和下屬各造船廠的負責人。”

“這麼看來,中國人應該已經咬鉤了啊!”李在勇揮了揮手,讓李俊仁站到一邊,他轉過頭看向其他四人,不由笑了起來。

樸在京洋洋得意,點頭滿意的說道。

“不錯,這麼多的簽約意向書,豈是兩個地區造船廠能夠吃下來的。別說是之前根本沒聽過的的什麼大港造船廠和新科重工了,就是三菱的長崎造船廠或者我們三星的巨濟島造船廠,一年八十萬噸也已經是極限了。這段時間中國人從日本人手裡拿到的訂單,恐怕早就已經奔著一百萬噸去了。這麼大的魚餌。中國人會不咬鉤嗎?”

“各位。從我手上的資料來看。這個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就是之前中國的第六機械工業部,主要負責的是整個中國的船舶重工業領域。1981年部改企之後成立了這個總公司,仍然還是壟斷著整個中國的船舶製造工業。具體來說,所謂的大港造船廠和新科重工,應該都是它的下級子公司。”

大宇重工的金恩熙接著侃侃而談:“我們目前仍然不清楚中國人和日本人達成了什麼協議,但如果真的有什麼協議,必然是繞不開這個總公司的。從公開渠道資料可以發現,中國目前極為需要外匯資金來支援他們的改革。很可能在任何能夠賺取外匯的領域加大投入。因此我認為,這支新的考察團顯然是中國船舶總公司發出的一個極明確的訊號。大量的意向訂單給了這家公司強大的信心,中國人在考慮引進日本技術擴大他們的造船產業規模。”

“好啊,太好了!我們的計劃一定能夠成功。”李在勇雙目泛光,興奮的揮了揮拳頭:“這樣一來,我們就能給這些冒冒失失闖進來的中國人一個狠狠的教訓,讓他們至少在二十一世紀以前都不敢正眼去看國際造船市場。有了這段時間緩衝,足夠我們韓國企業吞併日本人的市場了!”

“讓我們的人把籌碼也撒下去,不僅是我們不再接三萬噸以下船舶的建造訂單,讓我們的關係企業也去簽署意向訂單。放出風聲去。我們韓國企業無法與中國造船企業比拼價格,要從三萬噸以下的市場撤出去!”

“哦。對了。”李在勇像是突然想起來,看向站在一旁的李俊仁問道:“你去了解一下中國人在石川島播磨重工的研究所都瞭解了什麼,我們要對中國經營者和技術人員的水平做一個評估。”

李俊仁眼睛一亮,竟然變戲法似的拿出了一份檔案,邀功的笑道:“經理,我已經拿到了中方在石川島播磨重工研究所裡的具體情況了,我們在研究所裡買通了一個韓裔日本人,他正巧參與了接待中國人的工作,複述了很多關鍵情報。”

李在勇顯得有些驚訝,正色打量了李俊仁一番,算是把這個難得會做事的新人給記住了。像這種能把工作做到領導前面去的員工,沒有老闆會不喜歡的。

李在勇接過李俊仁遞過來的檔案,裡面詳細的整理記錄了那個石川島播磨重工研究所韓裔日本人所複述的情報。

“會不會太巧了點?正好在那個研究所裡有韓裔日本人。在日本右翼社團裡找到韓裔不奇怪,在研究所裡找到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