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薪金高,而且福利待遇也相當好。就拿中午免費供應的那一頓午飯來講,一般商號,比如久康洋雜貨號是4菜1湯,而滙豐銀行是擺桌面的8菜1湯,而且天天還有西餐供應,下午按照英國人的習慣還免費提供下午茶。但沈萊舟“身在福中不知福”,僅幹了半年就不想幹了。因為他覺得在滙豐銀行,也許是環境太優越了,大多數年輕職員不思上進,暮氣沉沉,晚上下了班吃花酒、跳舞、玩票、甚至還有去妓院嫖妓女的……再說在滙豐銀行論資排輩升遷慢。此刻的沈萊舟已不滿足於當一個先生了,他要自己開店,成就一番事業,於是他向銀行提出了辭呈。
席立功聽說自己的小同鄉沈萊舟辭職,不由得吃了一驚。因為在滙豐銀行,除了他炒別人魷魚,很少會有人主動辭職炒老闆的魷魚。於是破例將沈萊舟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他聽說沈萊舟辭職的原因,不禁大為讚賞,拍著沈萊舟的肩膀說:小同鄉,你不簡單,今後一旦頭寸(資金)上兜不轉,可以直接來找我。這是一個很大的承諾,對沈萊舟以後事業的發展大有裨益。
此刻沈萊舟的人生髮生了一件大事,他要成親了。未婚妻也是蘇州人,叫王敏珠,祖上是在福州做官的,頗有些家產,家境比沈家要好得多!王敏珠的母親見過沈萊舟幾次面,以後提到這門親事,她便得意洋洋地講:女婿是我相中的,當時雖說他還是個窮光蛋,但我一眼相中他是註定要成就一番事業的!沈萊舟回到家鄉,與王敏珠結了婚,當年他已21歲,妻子才16歲。雖說沒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浪漫,但倒也應了大詩人拜倫的一句名言:從看到你的第一眼起,我就把自己的一生託付給了你。王敏珠過門不久,便取代風癱在床的沈翁氏當起了這份家。她一連替沈萊舟生了7個兒子2個女兒,也可謂白頭到老、子孫滿堂了。
1925年末,沈萊舟進了英國人亨特生開辦的德記洋行,當了一名掮客。所謂掮客,就是他並沒有和亨特生髮生僱傭關係,而是由亨特生提供貨源,由沈萊舟尋找買家,並根據賣掉的貨物提取佣金。德記洋行經營的也是洋雜百貨,於是沈萊舟在久康洋雜貨號積累起來的關係就派上了用場。他勤奮工作,日積月累,攢下了一筆小錢。
與翁子英大不相同的是,亨特生待人非常厚道,沈萊舟從大先生處學到的英語派上了用場,兩人沒有語言障礙,可以輕鬆交流。亨特生非常器重自己結識的這位中國朋友,經常主動地發一些熱銷的貨給他。兩人之間結下了頗為深厚的友誼。以後沈萊舟做了恆源祥的大老闆,依然幫德記洋行做代理,一直做到1940年亨特生先生在上海病逝。
上海老城廂九畝地的鹹瓜弄,這裡是老上海的中心,與大名鼎鼎的徐光啟先生的徐家老宅僅一步之遙。1926年初,一位年輕人在這兒租了一間平房,掛了一張招牌,印了一張名片。上面寫著“沈萊記”。這位年輕人便是沈萊舟,“沈萊記”便是他開出的第一家字號。其實這不過是一家“歇壁小字號”,沒有店面、沒有櫃檯、沒有貨棧,也沒有營業員,除了一堵牆壁,什麼也沒有。這是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就像一隻壁虎,歇(吸)附在牆壁上,蟄伏而動。其實這便是今天我們所說的皮包公司,所有的資訊資料,所有的貨物往來,所有的清算賬目等等,全部裝在沈萊舟隨身所帶、形影不離的皮包裡。但既然辦了一家字號,登記註冊總要有一個地址吧!於是沈萊舟便在鹹瓜弄租了一間小屋。
。 想看書來
尋夢 3(2)
每天早晨,沈萊舟便夾著皮包到城隍廟湖心亭茶樓、或是老上海茶館喝茶,這一碗茶一喝便是幾個鐘頭。沈萊舟生意上的朋友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