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清,倒是一舉兩得之好手段,只是於我雍親王府而論,卻是有大不利焉,先生可有何教我者?”

四爺本性聰慧,自是一聽便知鄔思道所言乃是正理,心下里其實也很佩服弘晴在軍略上的才幹,當然了,佩服歸佩服,這等結果卻顯然不是四爺所樂見的,此無他,四爺要想翻身,就只能趁著前方戰事打得慘烈膠著之際,方才好便宜行事,若不能令國中空虛,四爺便是想動都沒那個機會,而一旦俄羅斯帝國被打垮,徹底騰出了手來的弘晴又怎可能會再讓他四爺逍遙了去。

“王爺莫急,此事斷不可草率而為,而今之計有二,一是加大輿論之壓力,以迫使今上不得不提前發兵,然,此一條依鄔某看來,恐難奏效,無他,今上素性果決,乾坤獨斷之下,難以被旁人所左右,也就只能是姑且試之罷了,成與不成,那都無甚緊要,至於其二麼,鄔某有一策曰:十面埋伏,當可令今上顧此失彼,只消破綻一出,便是我雍親王府全力發動之時。”

鄔思道自信地笑了笑,給出了兩條建議,然則卻並未直接說明要緊一策的根底之所在,僅僅只是含糊地一筆帶過,擺出的赫然是一副賣關子的架勢。

“哦?還請先生為小王指點迷津則個。”

對於鄔思道所言的第一策,四爺本身也不報太大的希望,做固然會去做,可也就是盡人事聽天命而已,可對鄔思道所言的第二策麼,卻是心癢難搔得緊了些,忙不迭地便出言追問了一句道。

“王爺明鑑,鄔某以為當……,若如此,大事應是可期也!”

儘管書房裡其實就他們主賓二人,然則事關重大,鄔思道還是謹慎地壓低了聲音,絮絮叨叨地將所謀之策詳詳細細地解說了一番,直聽得四爺眼珠子狂轉不已……

第1144章 攪動風雲(二)

仁和三年六月二十二日,膠澳海關以及廣州海關的奏本幾乎同時抵京,所奏之事大體相同,都是報告此番先前回國之“八旗商號”船隊所載之戰利品關稅事宜——按大清軍規,但凡軍隊繳獲的戰利品,三分之一可留為軍隊自行在內部進行分配,餘者一律上繳國庫,此番“八旗商號”船隊運回國的便是東瀛以及南洋所獲之部分,儘管不是全部,可所獲已是驚人至極,在膠澳海關報關的戰利品總報價為兩千萬白銀,而在廣州報關的貨物總價更是多達四千五百萬兩白銀之巨,正因為數額巨大,兩處海關皆不敢擅自做主,上本請仁和帝聖裁之。

大清的海關構成簡單,稅制也簡單,基本上都是逢二十抽一,進出都是如此,比之國內的商業稅的逢十抽一要低了一半,根本之原因就在於鼓勵遠洋貿易,儘管稅率不高,可架不住量大,每年的關稅收入都快趕上田賦之所得了,管控自是極嚴,一切行事基本都是按著規章制度在走,少有敢胡作非為的,基本上都用不著弘晴去操心,自有監察院那頭在嚴格地考核著,此番之所以將報稅事宜捅到了弘晴處,倒不是兩處海關不作為,而是涉及到戰利品的報關尚無先例可循,也缺乏這方面的立法,兩處海關自是都不敢自作主張。

事情倒是談不上有多大,能抽的稅也不過就三百餘萬兩而已,在弘晴看來,不過爾爾罷了,然則處置起來卻是不能大意了去,畢竟這可是涉及到立法之事宜,一旦定下了先例,後頭要改可就難了去了,正因為此,弘晴並未倉促下個決斷,而是召集了諸軍機大臣們商議了一番之後,這才下了旨意,一是對戰利品之徵稅按尋常關稅之一半徵收,二麼,便是讓刑部尚書海濤儘快組織人手,完善相關律法,以為日後實施之準繩。

戰利品抽稅的事情雖尚算重要,可畢竟不算大事,處置完畢之後,弘晴也就沒再多去關注,卻不曾想就是這麼一樁小事竟然掀起了一場浩大的請戰風暴——先是在京的第一集團軍諸多軍官聯名上本求戰,緊接著,駐西安的第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