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及出版圖書;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仙符問道》

作者:聽湧

第一章 山村

泰天大陸夏國有十三州,其中嶽南州方圓一千多里,面積是中等州,人口卻有一億多,是一個人口大州。

嶽南州人傑地靈,山河秀麗,文風鼎盛,夏國不少宰相元帥高官勳爵出自本州。白沙城麓天書院更是夏國最大的書院,是泰天大陸四大書院之一。

出白沙城西,百里外有一個小山村,名為桐梓村。

村西南百里外是高聳入雲的天麓山脈,天麓山脈連綿上千裡,有七十二高峰。

村東一條寬三、四里的白沙江如錦鱗玉帶蜿延向北流去。桐梓村民風淳樸,村民大多靠捕魚田獵為生。

王先今年十四,在村塾老秀才處上學。

他眼神明澈,面容清秀,膚色微白,中等個頭,舉止從容,常顯若有所思之態。

父親王順是泥木匠,老實本份,手藝不錯,攬著村裡建屋蓋瓦的活,母親胡氏在家耕織,有時也幫著父親打個下手,姐姐王丹已嫁到江對面百里外白沙城的稅吏家。全家倒也能混個溫飽。

這天過了中秋節,按舊例休學了五日開始復課,一大早,王先又向村塾走去。

村塾的老秀才韓問,曾在泰天大陸四大書院之一,白沙城麓天書院求學,一身學問倒也紮實。

他生性梗直,不善鑽營,年屆六旬未能中舉,心灰意冷之下,應了桐梓村長的幾番相請,到村裡開了村塾,至今已有十多年。

現在他仍教著二十幾個孩童,七到十五歲都有。

韓問書香傳家,祖上一直在白沙城授課教書為生。可惜三代單傳,人丁不興,家道中落。

他已喪妻**年,膝下無子,一門心思放在就學的孩童們身上,很得村裡老小敬重。

王先自小內向,在村塾上了七年,喜歡胡思亂想,好奇心重。

學堂空餘,常問一些天有多高,地有多大,天外還有沒有天,人能不能長生不老諸如此類的問題,引得其他孩童的嘲笑,倒是送了他一個王半仙的外號。

韓秀才也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經常借一些稀奇古怪的書給他。如《天問》、《山海經》、《奇聞錄》、《仙鬼誌異》之類。

王先大感興趣,儘管有不少字不認識,不少內容艱澀難懂,也讀得津津有味,浮想聯翩。

為了讀懂書,他還常在下學後纏著韓秀才多認生字,聽韓秀才講解段落,倒是在見識和雜學方面長進了不少。

他更為敬重韓秀才,也很得韓秀才喜愛。

王先家離村塾較遠,雖走得早,到了村塾,已近辰時,其他大多數孩童已到學堂。

村塾是村裡搭建的大茅屋,學堂放著些木桌椅,後面的小院落是韓問的兩居室,一間書房,一間居住。

平常這時候,韓秀才早已在學堂正前方講桌前就坐了,但今天卻不見人影,其他學兄學弟已在議論紛紛。

王先剛坐下不久,老村長卻從後院走了進來,面色憂愁的站在講桌前說道:“前幾日韓秀才隱疾發作,已病重不起,今起村塾暫停些時日,復學時再告知大家,大家散了吧,不要喧譁打擾,王先來一下。”

其他學童聽罷,都依言散去。王先皺著眉頭,心事重重的走到老村長近旁。老村長招了招手,不發一言往裡走,王先跟著他,進了韓秀才的居室。

只見韓秀才果然病重在床,雙目深陷,形容枯槁,精神懨懨。一位老村長請的僕婦在旁煎著湯藥。

韓秀才見王先進來,對僕婦揮了揮手,對村長點頭示意,村長和僕婦都退了出去。

王先兩個大步坐到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