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服的半開化蠻族,自治領透過向其輸入先進的文明成果,透過經濟互惠互利,政治軍事同盟,宗教和文化控制,逐步將他們納入本國的統治秩序和文明體系。

在這個同盟結構中,自治領處於支配地位。各盟友之間不許相互結盟,而必須以自治領為中介,即各自與自治領結盟,然後實現整個政治群體的總同盟。盟友之間發生的糾紛爭端,也不能相互採取敵對行為,而要透過自治領政府的理藩總署來裁斷和處理。可以說,猛虎自治領是整個同盟體系的樞軸,起著決定外部進攻方向,保持內部平衡的關鍵作用。

與此同時,自治領也給予藩屬國平等的權力和地位。藩屬國的臣民與本國子民一體同視,擁有平等地位,各僕從國家和部落擁有獨立的行政轄屬權,自行管理內部事務。宗主國與藩屬國之間,居民可自由遷徙,自由商貿,不受任何限制。

對於宗主國的義務,自治領也給他們自由的選擇權力,藩屬國可以選擇支付貢金,也可以選擇提供兵役,為自治領服務。一般而言,藩屬國較窮,同時,服兵役能讓他們覺得與自治領居民處於一視同仁的平等地位,讓這些勇猛善戰的民族感到驕傲和自豪,故而基本上大家都選擇了後者。

自治領與藩屬國之間的這種特殊關係,後世又稱之為“血稅”,與中央郡的自由民類似。事實也是如此,藩屬國的臣民可以到富裕的中央郡加入自由民公會,獲得土地和居住權利,中央郡的自由民也可以到充滿機會的藩屬國去定居尋財,進行經濟殖民,兩者之間的身分可以自由轉換。而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移民,必須遞交申請,詳述自己的軍事才能和個人品行,經自由民公會同意後,才能定居中央郡,成為自由民中的一員。

自治領對藩屬國,尤其是對其臣民的這種寬厚與平等政策,使得藩屬國與宗主國間的關係相當融洽。在絕大部分情況下,藩屬國都非常注意維護自治領的利益,因為失去了這根臺柱和靠山,他們也將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如果外敵入侵,不一定會給予他們如此平等的地位,更不會在經濟等方面給予諸多的照顧和援助。地位平等、文化認同、經濟一體、政治聯盟以及戰場上建立的同袍情誼,使得這種紐帶關係非常牢靠,蠻族異類逐漸同化為帝國的有機組成部分,而這些民族,也為帝國的軍事武功、文化融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五作戰序列為暫時性的政治同盟國的軍隊,比如狄龍的聖瓦爾尼部隊。雙方為共同的政治目標而共同出兵,各自保持獨立的指揮體系和行動自由。按一般慣例,如果是出征作戰,則按出兵比例瓜分戰利品,如果是支援防禦,則由受援國負責提供支援國部隊的軍事開支,另有協議時,單獨計算。

第一、第五作戰序列已經出征,第二作戰序列必須防衛國土,可以抽調的只有第三、第四作戰序列了,而且,派的人多了,只怕也會影響邊防安全。

安多里爾反覆計議,來回取捨定奪,最後才搖鈴喚來一名親兵。

“叫巴維爾到我這來一下,有要事相商!”

第二十七集 第九章

“卡文、龐克、金斯利!”一位長者莊嚴地宣讀投票結果。

“霍──!”

“萬歲──!”

自由民公會上一片歡呼和鼓掌!

軍團長巴維爾的三名副將,就這樣選舉產生了。

按照《自由權利約書》的規定,自治領政府只能向自由民公會推薦軍團長職務候選人,經自由民公會同意後終身任職,其餘的兵將,根據所需出征規模,由自由民公會推舉產生。

自由民公會由德高望重的一百位鄉間耆老組成,其他人只有旁聽的權利,沒有投票權。

中央郡被劃分為五十個自由民行政區,這些地區面積不等,但人口數量卻大致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