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烏姆和羅格任副職,主要負責閃特,尤其是西部邊境的防衛。
北風軍團擴編到五萬人,由坎塔任軍團長,也迅任副職,主要負責北部邊境的防衛和協助蒂奇斯人在草原上擴充勢力。
暴熊軍團、飛馬軍團,仍維持原有規模不變。
河源獨立騎隊一萬人,由孔狄擔綱指揮。
從以上常備陸軍的分佈格局看,除猛虎軍團是進攻性的部隊,暴熊和飛馬軍團是受調遣出征的屬國部隊外,餘者皆以防禦為主。
可以看出,超過半數的部隊在丹西親領的猛虎軍團裡服役,他們是當仁不讓的主力,亦是丹西征伐天下的最硬強拳。
蛟龍軍團的水軍進行了大規模擴張,不僅人數增加到十萬人,而且鐵甲艦的數目也較過去增加了一倍,其中河艦一百五十艘、海艦五十艘,其餘輔助艦隻近百艘。
赫辛率五十艘鐵甲艦,一萬水軍前往奔流河防禦,餘者由查理和阿爾古統領,扼控累斯頓河水域。
可以說,中央走廊的兩條大河,累斯頓河與奔流河,基本上已被控制住,但出海口依然缺乏,五十艘大海艦隻能繼續笨重地在河面上遊弋,充當訓練水手的教具。
不過,造船廠卻不像以前那麼繁忙地建造船舶了。神匠尤勒現在忙於航海學院的事宜。來自大陸各地的設計師、工匠、水手、繪圖員、領航員等人,被豐厚的薪水所吸引,正陸續趕來應聘。
尤勒一方面招募人員,一方面還要跟已經入院的各類專家進行研究,改進船舶構造,破解三桅帆船的奧秘。
其他的人員也在忙碌丹西佈置的課題,比如蒐集整理大陸各地的航海路線和水文狀況,探索新的海域,研究食品和淡水的貯藏方法,海上病症及其治療手段等。
丹西之所以暫停水上工具的製造,在於這些海軍,已經在相當程度上滿足了近海防禦的需要,而遠洋攻擊則需要更加高階船舶製造和航海技術。在解決技術難題之前,丹西不準備再浪費資金。
內政和軍備,一明一暗,在齊頭並進的時候,外交領域和周邊形勢卻令人無法滿意。
狄龍想出面作和事佬,透過緩和猛虎自治領與東教會的矛盾來兩頭討好,但這一回,丹西和費文的態度都相當強硬。
費文獅子大張口,要求向教廷捐贈一百萬金幣才能賜予護教聖使之銜,丹西則嚴詞拒絕。
狄龍等人提出的折衷方案,由丹西將款項捐贈於本國的教堂,同樣是向天父虔誠進獻,又遭到了費文的否決。顯然,丹西自行任命牧區主教一事,已經令教皇的神職人員任免權名存實亡,費文無法得到直接的好處,更對此懷恨在心。
丹西費盡心思允許在巨木堡修建聖火寺廟,不僅得罪了東教會,其暫時撫慰聖火國的意圖也沒有達到。
聖火國大祭司穆罕突然暴卒,大將軍波拉丁監國執政,態度立刻變得強硬無比,要求丹西立刻、無條件地履行協約。這種蠻橫態度,理所當然地遭到了自治領的駁斥。
兩盟半島的戰火仍在延續。商都聯盟冬末攻勢的勝利勢頭還在延續,伍爾奇和卡馮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竟似換了一個人,連戰連捷,海港同盟的各支部隊在他們手上總是吃敗仗,加上撒龍在側翼的犀利進攻,戰爭仍呈一邊倒的局面。
原本在第一次戰敗後,杜米特雷等海港同盟的傭兵首領就提出求和倡議,撒龍等人也表示贊同,畢竟,見好就收是傭兵之戰的原則,誰也無法料到下一場戰爭是勝是負。
可是,海港同盟大議會、商都聯盟大議會都像吃錯了藥一般反對議和,一反商人之常態,像擁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兩個野蠻民族一樣,要血戰到底。
伍爾奇和卡馮更是違背傭兵原則,煽風點火,瘋狂主戰,並喊出了滅亡海港同盟的不理智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