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好,有種!不愧是我的好兄弟,不愧是咱拉舍爾平原上日天操地的好漢子!”布契諾對於自己演說的效果相當滿意:“怎麼跟耶塔和詹魯土耗子們玩,咱們聽巴維爾老哥給大家介紹介紹。”
巴維爾清清嗓子,對著幾十雙望過來的灰眼珠微微一笑:“弟兄們願意跟我出生入死,咱也不能不替弟兄們考慮。這次估計會玩出一場大風波,有家室的弟兄,今晚回去就趕緊收拾細軟,明天幫內會派人把你們的家人送出紅土城安頓下來,免得將來受牽連。”
布契諾啟用了手下人的復仇因子,而獨眼龍則必須考慮周詳,給所有的黑幫分子吃一塊秤砣,叫他們鐵下心來共闖大禍。
“耶塔和詹魯人,都沾滿了我們的鮮血,咱們必須叫他們加倍償還!”獨眼龍掃視著半信半疑的眾人:“大家也不要著急,只要聽從我的佈置行事,我保證,耶塔和詹魯守將托爾,最多也只能活上五天的時間!”
※ ※ ※
“提奧縱隊長,感謝你做的詳細介紹。你的忠勇,我們會永遠牢記在心的。時間不早了,你也回去休息吧!”白天指揮了一場過程精彩,結果沮喪的大會戰,油燈下的丹西略有些疲倦。
為了更瞭解蒂奇斯的民族習性,丹西特地叫來提奧這個蒂奇斯人過來介紹情況。
提奧尚屬首次參與這種機要會議,面對三位上司六道銳利如刀的目光,他略略有些緊張,介紹本族情況時還下意識地搓著手,表情也有些不自然。提奧也不是很善於言辭,說話的條理性和邏輯性都有缺陷,而且很多情況下過分注重感性的細節描繪,缺少合理的概括。
不過,參會的其他三人是何等人物,他們邊聽邊想,剔除旁枝雜葉,保留主幹,將提奧零散、感性的語言組織起來,去掉無用部分,抽煉出重要內容,迅速在自己心中提綱挈領地勾勒出一幅蒂奇斯民族的全景圖來:
草原上除了被稱為“氈帳之民”的遊牧民族外,還有被稱為“林中之民”的狩獵民族,而蒂奇斯族則是狩獵民族的代表,也是他們之中最大的一個民族。
相對於放牧與農耕,狩獵是人類更早期、更原始的一種生存方式。遊牧民族也打獵,但畢竟只是一種補充,仍然以放牧的畜群為主要生存來源。狩獵民族也豢養一些動物,也採集森林裡的野菇、野果、山菌等充飢,但他們的主要生存方式還是圍獵,與森林中的野獸搏鬥,殺死它們,肚子才能填飽。鹿、狐、狼、熊、獐、野豬、貂等各種動物,都是他們捕殺的物件。
蒂奇斯人以漢諾大草原北部的迷霧森林為主要獵場。森林中的主要樹木有樺樹、楊樹、雪松和冷杉等。高大的樹木遮蔽的地面上生長著厚厚的苔蘚、鮮豔的杜鵑花和地衣之類的植物。
夏季,蒂奇斯人騎著獵馬,拿著獵刀和弓箭,帶著獵犬,在莽莽的原始森林裡追逐著獵物。冬季,他們腳上綁著雪鞋、套上滑板、手握木杖,在林海雪原中行走捕獵。他們用樺皮桶煮肉或者將肉曬成肉乾,坐在由樹幹、樺樹皮和獸皮搭蓋而成的簡易棚屋前享用美餐。棚屋易於拆卸搬遷,裡面的擺設也極其簡單。
特殊的狩獵生存方式,簡樸、貧苦而野蠻的生活,令森林中的蒂奇斯人與在草原上畜牧的遊牧民族相比,在民族習性、軍事政治方面也存在著非常大的區別。
首先,狩獵的蒂奇斯人比遊牧民族更加野蠻。森林世界的自然法則就是弱肉強食,併成為蒂奇斯等狩獵民族的行動指南。不管是獸與獸、還是人與獸,競爭搏鬥的結果都是強者勝、弱者敗,強者存、弱者亡,強者食、弱者被食。
這種早期的生存啟蒙教育導致蒂奇斯人仍保留了吃食戰俘等殘忍的傳統。當然隨著草原上文明的發展、各族交往的加深、獲得食物的手段增多,實際上蒂奇斯也在改變其食用戰俘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