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還在乎什麼後路,定要在異教徒的後方攪他個底翻天!”
“只怕沒這麼容易吧?異教徒的佈防很有層次,腹地並非空虛無人。”丹西仍有些不滿意:“你這支三五萬人的孤軍,有什麼把握能夠避開優勢敵軍的合圍剿殺?!”
“不怕。咱們正面的大軍逼壓,牽制得住艾哈邁德的主力,異教老賊至多騰出十萬正規輕騎和一群作戰能力低下的偽軍來對付我。”沒想到,別亞卻是信心十足,對自己的建議認真進行過通盤考慮:“這次半島之戰,我們並非侵略者,而是解放者,我的部隊將得到民眾的全力支援。艾哈邁德惟武力威震恐嚇,但只要有一支大軍殺進去,鼓舞義士們起來抗爭,我們就能在敵後形成第二條戰線。異教徒再兇,他們也避免不了葬身半島的厄運!”
丹西和狄龍對視一眼,隨即各自緩緩搖頭。
別亞的辦法,與他過去輕騎猛進的風格完全一致,也與中央郡衛國大戰的策略如出一轍──正面牽制住敵軍主力,派一支偏師冒險殺入敵人後方,利用民間的不滿情緒,發動民眾起來抗爭,最後內外合擊,打敗實力強勁的敵人。
這種辦法,在目前的形勢下實施,只要別亞領軍得當,不在短期內被敵人消滅掉,倒還真有成功的希望。
不過,軍事永遠必須要服從政治。戰爭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打贏對手,而是為了贏得利益。
對丹西和狄龍而言,他們目前缺乏的是財力物力,而非人力。這次出征兩盟半島,他們不是因為宗教情懷,而是為獲取錢財而戰,解決未來軍事擴張之需要。他們要把兩盟半島變成一個提供經濟資源的基地,一部源源不斷噴吐金幣的造錢機器,而非中央郡那樣,一個兵員基地,一部轟隆隆運轉的戰爭機器。
戰爭勝利後,總是要憑各方的貢獻論功行賞,不然就肯定會引發新一輪流血衝突。中央郡的民眾拿起武器,幫助國家打贏了戰爭,丹西免除他們的賦稅,獲得了大家的繼續支援。可如果兩盟半島也照此處理,丹西和狄龍在半島地區的整個軍事行動,又有何意義可言?!
“嗯!我會考慮的。”丹西含糊其詞地把別亞的建議擱置起來,轉向水軍統帥道:“對了,查理,說說你的想法。”
第二十七集 第四章
海上的形勢,完全被扭轉了過來。
易卜拉辛因友軍加盟,兵勢大盛,實力大增,而查理則變成了劣勢的一方,由攻轉守。
當然,三桅帆艦上的那些偽軍水手和被徵苦役,訓練不足,忠誠度差,軍心不穩,鬥志渙散,一旦與查理手下那群兇悍的海上勇士擺開架勢正面接鋒,只怕未戰先亂,自相碰撞,重演洛瓦港海戰的可怕一幕。
易卜拉辛久經風浪,明白敵我優劣之所在。己方擁有一流的戰艦卻只配備了三流甚至更差的水手,對方的戰船稍次,水兵卻非常優秀,精於海戰,技藝超卓。
決戰的時機並不成熟,易卜拉辛也只有強行忍住復仇雪恥的慾望,開始埋頭備戰。
他每天派出五十艘三桅帆艦出海巡遊,扼控港口附近的水域,為補給船隊護航。餘下的三桅帆艦,則在水軍元帥的親自統領下,在倖存帝國水兵的示範指導下,進行艱苦的作戰訓練,稍有懈怠,就是皮鞭臨頭,慘遭毒打。
皮鞭訓練不出忠勇無畏的戰士,但卻讓人記憶深刻。易卜拉辛知道不可能把這些偽軍和苦役調教成最精銳的水兵,但只要他們熟悉操作規程,像機器那樣執行作戰指令就行了。士兵素質差一檔次不要緊,只要達到一定水平,臨陣不亂,憑藉人數和艦隻的優勢,他也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
最令查理頭痛的,不是那支水手們的駕船技術半生不熟的三桅帆艦,而是那群可惡的瓦爾芹人。
考夫利的到來,將一盤散沙般的雪地海盜,又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