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遊牧騎兵速度極快,聚散無常,適合於大草原這種平坦地形上的長途奔襲。蒂奇斯這種狩獵民族,適合於山林地區作戰,而來自文明世界的猛虎軍團,則在工藝製造、工程技術方面具有著蠻族無法企及的優勢。
面對遊牧蠻族這樣的敵軍,不可亂了方寸,而要冷靜面對,沉著迎戰。
不要指望一戰而定天下。有了戰馬,恢復為一流騎兵的遊牧戰士,分合自如,聚則攻,敗則散,很難一戰將其盡殲。伊森和其他蠻族戰將老奸巨猾,深悉兵法,兼之軍力雄厚,想在山區設伏,亦很難成功。丹西也是在發現了巖畫谷這種極好的隱蔽地形後,方才考慮在野棗嶺一帶伏擊胡狼人,完成子目標。
運動逃撤更忌諱一味求快。只想著暫時離敵人遠點,以為那樣就會安全些,實際上卻是欲速不達。
較量奔襲速度,儘管猛虎騎兵也頗為厲害,但比之遊牧騎兵仍要稍遜一籌。如果再帶上龐大的蒂奇斯非戰鬥成員一起上路,行軍速度更是沒法可比。短期內,也許可以玩玩命,時間一長,肯定難逃被追上的厄運。可以說,路程越遠,遊牧蠻族的速度優勢就越明顯。
如果貝葉在山區就拚命趕路,打穿胡狼人佈設的沿河防線南下,雖然能提前兩三天渡河,但南部草原非常廣闊,身後的伊森、東邊的鷹斯和沙利克等人會率龐大的敵騎趕來,在南部草原追上他們。就算蒂奇斯的老弱婦孺等非戰鬥成員再吃苦耐勞,恐怕也跑不過悉數由壯男騎手組成的蠻族大軍,怎麼樣也無法逃脫被圍殲的命運。
丹西一方的兵力本來就不及對方之半數,速度又快不起來,再加上要衛護如此多的非戰鬥成員,戰線佈置會極其鬆散,不利於本軍的正戰優勢發揮。
相反,截擊騷擾、側面突擊、迂迴偷襲等,本就是遊牧騎兵的拿手本領。可以想像,一俟被他們追上,猛虎騎兵與蒂奇斯聯軍肯定會讓人玩死,被折騰得一夜數驚,吃不好,睡不香,走不動,最終,全軍都會葬身在大草原上……
要想達成目標,就必須細心籌劃,利用地形,發揮本方優勢,巧妙選擇路線,一下子把敵人甩開十幾天半月的路程。這樣一來,敵人的速度再快,也不可能追得上本方大部隊了。
猛禽隊佔據高空,蒂奇斯和猛虎斥候的英勇戰鬥,令對手無法摸清本方的真正動向,逼敵進行壓迫式追擊。
同時,斥候之間在外圍戰場的血腥廝殺,使得牧民遊騎連弄清本軍大部隊的行蹤都十分費力,蠻族眼線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戰區周邊,遑論派人跑到荒涼無邊,離戰區十分遙遠的黃羊灘去偵察了。
這樣,就為凱日蘭的千騎隊在一個多月時間內,安全而隱秘地架設浮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山區的常速行軍,既休養體力,為今後的草原飛奔做好準備,又進一步誘惑敵人,令其越追越近。只要保證不被敵人追上,今天你離我越近,明日你折返繞道的距離就越遠!而且山地適合狩獵的蒂奇斯人行軍作戰,崎嶇的道路卻不利於遊牧蠻騎發揮速度特長,被伊森追上的危險程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最後的文章,就在河流上面做。
不錯,河流是影響行軍的天然阻礙,但善加運用者卻往往可以將其作為保護自己,擺脫甚至打擊敵人的屏障和利器。
與渥錫河交匯後,古拉爾河很長的一段河道不能橫渡。這看似對丹西非常不利,但逆向思之,如果本軍能順利渡河而對方不能,豈不是一下子達成目標,將難纏而數目眾多的敵人一下子擺脫掉,頃刻,敵我之間距離就被甩開了十幾二十天的路程嗎?
這一回,伊森、則瑞、西格爾、鷹斯、沙利克等人三面合圍,丹西好像被逼入了死角,只能背水一戰,困獸猶鬥。但所有這一切只是丹西露出的假象,目的就是引誘對手緊追不捨,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