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軍人,對戰局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看似懦弱的老百姓,一旦被髮動起來宣洩其不滿與憤怒,將是勇猛的死士和可怕的力量,然而他們天生的自由散漫習性,又令其難以遵守紀律,無法形成一個團結而有秩序的整體——使用得當,令軍隊如虎添翼;使用不當,反而會自亂陣腳。

茲波林巧妙地利用了後者固有的弱點,而別亞則充分地倚靠了前者所迸發出來的威力。

晝夜輪值,又到拂曉。

各處戰場也彷彿在進行著一場接力賽,黑巖城和雞鳴鎮剛剛偃旗息鼓,又一處戰場——青衣鎮,接過了死亡與榮耀的接力棒,成為舞臺上令人注目的焦點。

經過四天的穿插行軍,巴維爾終於抵達了目的地——青衣鎮,而他新選定的戰場,就是青衣鎮南邊的開闊地。

前文有過介紹,青衣鎮是位於白楊大道上一座大型集鎮,曾是龐克等人的秘密基地,烏丁的黑虎軍團殘軍也在這逃脫追剿。

中央郡主要是平原地區,適於農業經濟的發展,但缺乏防禦天險和有利的伏擊地形。像雞鳴鎮那種兩山夾峙、河湖流貫的地方,在中央郡極其罕見。

從地勢上看,青衣鎮比雞鳴鎮就差得太遠了,東西南北都是一覽無遺的平原地區,非常適合騎兵縱橫馳騁,也是大兵團展開作戰的理想區域。

唯一有些起伏的地方,就在青衣鎮南面,雖然總體而言這裡也屬坦途,但仔細觀察,從東南往西北,還是有一道非常非常平緩的斜坡。

這道斜坡從頂至底只有不到二十米的海拔差距,且長達半里。它的起伏是如此的輕微、坡度是如此的平緩,以至於一般行人都不會在意,仍將這裡視作平原。

不過,在資深的戰略家眼裡,這卻是一個對守方有利的會戰場所。

守軍居高臨下,攻方需要向上仰攻,盤踞其上的自由軍團佔有地利。雖然地利只有那麼一點點,跟險要的雞鳴鎮根本沒法比,但有時候勝負的分水嶺,就只有那麼一點點。

守方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優勢,指揮官立於坡頂上,對於坡下敵軍的佈置和排程情況一覽無遺。

相反,前坡下的攻方指揮官往上仰視,只能看到坡頂的敵軍,受視角的限制,無法看到後坡上的敵軍是如何排兵佈陣、如何調動部眾。

不過,無論怎麼說,除了水源和補給條件要好於雞鳴鎮外,從地勢條件上說,這個新戰場遠不如雞鳴鎮,即便能佔得一些便宜,優勢也十分微弱。

當然,在以平原地區為主的中央郡東岸、在敵人進軍必經的白楊大道上,其他地方的戰場條件也好不到哪裡去,甚至只會更差。

巴維爾選擇青衣鎮前的緩坡作為戰場,或許真正能解釋得通的,就在於這裡是白楊大道的中點,也是中央郡東岸地區的中心點,有點類似於圍棋盤上的天元位置。

正常情況下,從青衣鎮往黑巖城,約莫要三天路程;往東南的邊陲要塞雞鳴鎮,也是三四天左右路程。東西南北的國境線到這裡,行程也都差不多。

今天並非趕集的日子,本該一片靜謐的青衣鎮,此刻變成了一鍋沸水般熱鬧。

自由軍團骨幹部隊的十四萬七千多人以及幾萬隨軍後勤人員,向青衣鎮周圍匯聚,鋪設營地,修整備戰。

一列列的行軍隊伍從南面各處開來。到了青衣鎮附近,他們停下腳步,條條縱線化作一個個不規整的圓圈。

畫有和平鴿標誌的戰旗,開始在坡上坡下、鎮內鎮外、教堂的尖頂上、民房的屋簷下、翠綠的田野裡飛揚。

情歌、山歌、漁歌、樵歌,各種方言、各個地區的民歌,在每一處營地的每一個角落裡飄蕩。

戰士和後勤人員,揉著走累了的腿,挖溝豎柵、搭篷掛帳、升煙起火、建造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