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碰見,自知時日無多不能在北丈原多耽擱的葉如晦若不是碰見剛才那位倒黴的北匈高手,早便踏上了北匈地界。

在這處小山坡稍微歇了些時候的葉如晦再度起身,這一次不再停留,一鼓作氣掠出不下百里,江湖武夫對於境界的劃分有著明確的標準,可以往對於大宗師和宗師兩個稱呼一直是胡亂稱呼的,只要是第五境的高手便可如此稱呼,更有甚者,連把第四境的高手也稱作宗師,只不過是在前面加上一個小字罷了,也就是這兩年來,江湖上出現了不少第六境的江湖高手,著實讓不少江湖武夫都嚇了一跳,這才把重新把宗師這個稱謂重新規範,一律把第五境的高手稱作宗師高手,而第六境便是大宗師了,至於那第六境之上的第七境,整座江湖也只有葉長亭一人有望達成,更何況他早有白衣劍仙的稱謂,倒是不用這些武夫費盡心力去思考如何稱呼。至於除去這些稱謂之外,江湖武夫們最喜歡的還是給那些成名已久的江湖高手安上一個響噹噹的綽號,就比如葉如晦之前在慶州碰見的那兩位,不也是一個叫山海劍,一個叫誅心劍麼,不過相比這兩位不過在一州之中都不算如何響亮的名頭,那位北地劍聖辛白味的名頭則要大得多,可除此之外,在陵安和刀聖一戰的晉南衣最近也是被不少江湖武夫冠以刀仙的稱號,隱隱把他放在了葉長亭身旁,而葉如晦則是憑藉陵安大更臺上比劍勝過劍聖,又是那劍仙的侄子,因此便有小劍仙的名頭傳出來,不過到底都是第五境的宗師高手,名頭前加個小字實在是不夠大氣,這個稱號倒是沒什麼人在意,況且劍仙葉長亭一日穩坐江湖劍道魁首,這一日便無人能夠再稱作劍仙,這個道理,不少江湖武夫都懂。

葉如晦胸中氣機不斷流動在經脈當中,新舊兩氣迴圈,因此身形一刻不停,很快便掠出北丈原正式踏足北匈地界,穿過一處山林,好在是看見一處不算多大的集市,腰間懸劍的葉如晦減緩身形,跟隨人流入得集市中,此處臨近邊境,時常有不少走私商販來往,因此楚人北匈人都有,就算是一身打扮盡是楚人衣冠的葉如晦也並未引起人注意,其實他也不用太過擔憂,北匈接觸大楚不知道已經多少年,多多少少都有不少風俗流入了北匈,就比如飲茶一項,這些年生便在北匈掀起不少風潮,至於楚人衣冠打扮,北匈也有不少人開始涉及,因此這要是在北匈腹地看到如此打扮的,也總歸不會全部是楚人。

葉如晦不知道為什麼,說不上的棄刀用劍之後便喜歡上了腰間懸劍的這幅做派,不過這番來北匈是為了殺人,當不敢如此招搖,因此在進入集市之後便很自覺的找了一處販賣刀劍的攤子,買了一方材質說不上好的榆木劍匣,將腰間古劍裝進去之後,這又找了一塊布來將其包裹,不知道的還只當是古琴一般的東西,不過還別說,葉如晦這一張清秀的臉,加上比之北匈人也不會差到哪裡去的身材,若是說是個琴師,應當也有不少人相信。

走在集市中,倒是視線之中有不少北匈人的葉如晦無奈搖頭,陵安發的那份東西上可沒有寫這裡會出現北匈高手,只說若是有高人要南下,此處是極有可能要經過的地方,可既然是被他已經殺了整整五人之後,葉如晦也就不去奢望還會有人會從此處過了,他此番的第一個目的地要去的是一座叫做桑麻城的北匈城池,北匈不似大楚有州郡之分,除去上京城之外,其餘各城一共有十二座,就像葉如晦要去的桑麻城,城中便有鎮將和戍主兩位行政官員,鎮將管軍政不管民生,而戍主則是管民生而不涉軍政,這兩人便好似大楚一州之中的城守和一州將軍一般,互不干涉,不過大楚的城守有權力節制州內州軍,可這邊戍主便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