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9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能夠砍傷上百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身體素質低下,身體反應遲鈍,習慣了安逸的生活,從而失去了很大程度上求生的本能!
當然,這其中的原因也是相互的,秩序越是發達,對於普通人的保護也就越是嚴密,普通人需要動用武力的地方,也就越少,交通工具越是發達,普通人需要自己行走和奔跑的時間也就越少,久而久之人的運動能力也就自然而然的會退化……
任何的生物的生存和進化,本質上來說,都是根據環境而改變的,當環境不需要爭鬥和武力的時候,人類在這兩方面就會自然而然的退化,而如果遇到那些掌握了一定的暴力技能的人,就會變成待宰的羔羊……
在現實生活之中,絕大多數人都可以活得下去,也不需要經歷所謂的野外生存,所以對於他們來說,野外生存也好,登山探險也好,其實都是在他們生活之外的事情,絕大多人是不會去嘗試做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的,因為那是在秩序保護之外的世界……
習慣了秩序的保護,就會下意識的排斥一些非秩序的環境……
就像是在城市裡的人,習慣了用手機上網打電話,習慣了有網路的生活,如果讓他們跑到深山老林裡,一旦沒有了訊號,他們就會覺得很失落,覺得自己的安全得不到保護了……
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他們是不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的……
而但凡是那些喜歡登山的人,絕大多數都是身體素質非常優秀的人,他們往往有普通人難以企及的身體素質和環境適應能力,也就是因為如此,所以他們才能夠惡劣的環境之下生存下來,甚至享受這種惡劣的環境,像是貝爺那種生存在食物鏈頂端的存在,其實就是這樣的一種人……
這樣的人,不管是在治世也好,亂世也好,都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就像是三國演義之中的曹操一樣,被許子將評價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樣的評價本身,就代表著曹操本身的能力非常的卓越,只有自身能力卓越的人,才能夠擁有無論是在治世還是亂世都有稱雄天下的資本!
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亂世之中的梟雄,往往都是真正意義上的文武全才,這一點,無論是劉備也好,曹操也好,甚至是孫堅也好,其實都是一樣的,只有自身力量強大的人,才能夠在亂世之中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而反之,自身力量弱小的人。就算是有再高的智謀。充其量也只能夠成為一個謀臣。而不可能成為一個君主,謀臣永遠都是秩序的一部分,君主越是強大,那麼謀臣的地位也就越高,而如果君主隕落,那麼謀臣的地位也就不復存在了,幾乎很少有頂級的謀臣在君主隕落之後,還能夠保持自己的地位的。因為不同的君主,會有不同的用人體系,而這種用人體系的不同,往往就會導致最先投入君主營帳的謀臣將會獲得更高的地位,而後來者永遠都只能夠是後來者!
像是諸葛龐統徐庶為什麼選擇劉備而並沒有選擇曹操,根本的原因其實很大程度上也就在這裡!
曹操本身首先人才濟濟,所以文官想要出頭是很困難的事情,秩序和格局一旦被確定下來之後,想要逆轉就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了……
投入曹操的營帳之中,固然不會被輕視。但是卻也很難真正受到重視,更加不可能獲得一言九鼎的權利……
無論是郭嘉、程昱、又或者是賈詡都堪稱是最頂尖的謀士……
而劉備就恰恰相反了!
劉備手下本身就是武將雲集。但是文官卻普遍孱弱,也就是因為如此,所以徐庶才會選擇加入劉備的陣營之中……
而徐庶在加入劉備陣營之後,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引薦諸葛,或多或少可能也有這方面的顧慮,著顧慮是兩方面的,一方面他很清楚諸葛的才能,所以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