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阿哥雖然又被奪爵,又被罰款,但手裡的差事卻沒放下,依舊在幫老十想著怎麼倒騰國債,所以,這段時間,九阿哥是天天都得和十三打交道。
這交道一打多了,九阿哥便不得不承認,十三在管理才幹上的確比自己高了些道行,這麼說吧,十三和九阿哥都能站在全域性做通盤考量,但是,一到小處,差別就出來了,兩人都將對民眾的影響放到了第一位,但十三思量的明顯比九阿哥想的更在點子上,這讓九阿哥心裡很是不怎麼舒坦。
後來冷靜下來想了想,九阿哥發現原因了,十三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跟在四阿哥屁股後面辦差,還去過江南微服考察的,自然更貼近老百姓的生活,而九阿哥自己一直就沒怎麼辦過差,當然了,據他說是因為他不稀罕,實情則是康熙一直沒給他機會。
因此,九阿哥在思考的時候,出於慣性,總是以他的顧客群或目標顧客群為研究物件,因為這他最熟悉啊,而九阿哥的生意一般都走的是高檔路線,再次也是中檔路線,因此,九阿哥對廣大赤貧人員的生活狀況基本上是靠推斷,但十三在江南卻是親身接觸過一貧如洗的百姓,深刻認識到朝廷政策哪怕出現一丁點的偏差,給這群本來就在苦苦掙扎的底層人士帶來的影響那也是不可小窺的…
因此,十三的想法比起九阿哥的就更為全面些,算是考量到了最廣闊的群體,所以,在與十三的對決中,九阿哥基本上只取得過一些小規模的勝利,雖然他很不服氣,但不得不承認,十三好似更有道理些。
當然了,這也是因為如今江山是老十的了,九阿哥不得不盡量客觀公正的來應對一切事宜,包括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事,就如老十所說,不能挖自己兄弟的牆角啊…
但是,九阿哥雖然很不情願的意識到十三處理政務的確比自己強一些,但卻不敢立即將十三的提議全盤接納,不放心啊,雖然十三的諸多建議看上去很美,但九阿哥卻不得不防著十三暗地裡使壞,因此,九阿哥就不得不花上兩倍、甚至三倍的精力將十三的建議進行反覆推敲、考證、乃至舉一反三…
這也是為什麼十三和九阿哥都忙得腳不沾地,但國債卻並沒能一夜之間冒出來的原因…
而隨著九阿哥檢測考證工作的推進,九阿哥不得不承認,這以前辦沒辦過差,的確大不一樣。
當九阿哥突然發現,自己並不是一個能幫老十的萬金油時,九阿哥便失落了,這感覺太他**的不好受了…
因此,九阿哥很煩,不知該毫不保留的向老十誇十三,還是稍微有所保留…
但是,從十三身上,九阿哥意識到實習機會是難能可貴的,所以很是佩服老十的前瞻性,竟然一口氣將四個兒子全派出去了,雖然三胞胎還很小…
所以,九阿哥便想給自己的一幫兒子也多創造點機會,讓他們日後能成為一個對朝廷有用的人,畢竟自己死後,兒孫們還得靠他們各自的本事才能立足…
弘政如今掌管慈善會,歷練的機會不僅有,而且還很好,所以,九阿哥不怎麼操心弘政,而是瞅著自家的幾個小阿哥發愁,但他們如今年齡還小,若推薦他們去朝廷辦差,那可就是給老十添堵了,前面已經說了,這江山雖然不是九阿哥的,但九阿哥照料起來比對自己的還上心,所以,本著不給老十惹麻煩,不給朝廷增加負擔的前提,九阿哥便安排自己家的幾個小阿哥放學後去公司實習,好歹也會了解一下人員管理之類的…
不想,此舉卻遭來孩子們無聲的反抗。
幾個小的非常不滿,就連早早被推到前臺開始涉足商業領域的弘相也對九阿哥頗有微辭,就算因為他們拜年的時候沒表現好,封爵得莊子沒戲了,但也不至於這輩子就得與商賈為伍了啊…
於是,這幫小子一個個要麼主動請先生拖堂,要麼就全自覺的留在教室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