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了六千人,一路上還破了十多個堠臺,隨他在身邊的有四百多甲兵和三百包衣,隊尾有百餘甲兵壓陣,另有一支兩百甲兵由託博輝帶著,往吳王口方向去抓丁口。
辮子花白的莽古爾泰在竹帛口前面停下,面前的關城也不雄偉,這位自幼跟隨奴兒哈赤征戰的後金大貝勒並未放在眼中。
在原本的歷史時空當眾,莽古爾泰已經在大淩河之戰後被奪取和碩貝勒,變成了跟阿巴泰一樣的多羅貝勒,崇禎五年底就不明不白的死了。雖然他痛恨陳新,但恰恰是登州鎮的出現,引起了後金局勢的變化,皇太極的權威一次次被登州鎮打壓,莽古爾泰得以與代善互相照應,保住了性命至今。
作為後金各貝勒中最有資歷者之一,他一貫的跋扈和暴躁,在老奴時代經常與各個兄弟結仇,人際關係十分差,就包括親弟弟德格類也經常與他摩擦。老奴一死,莽古爾泰一個怕的人都沒有了,變得更加囂張,並以冒犯後金汗的權威為樂事。
他和代善在己巳年就給皇太極下套,到了喀喇沁突然提出不能入關,先擺出姿態,一旦有挫折,就會拿來對付皇太極,誰知道入關總體順利,後來阿敏四城一敗,莽古爾泰老實了一段時間,但皇太極收旗權的行動不可避免會觸犯到他這樣的頑固派,雙方的矛盾越來越深,皇太極佔有後金汗的大義名分,心機也遠非莽古爾泰能比,基本還是能壓過莽古爾泰一頭。
總算到了旅順之戰,莽古爾泰和代善再次給皇太極下套,早早在議政大會上提出異議,戰後藉著登州鎮打壓了皇太極的氣焰,現在正是他最得意的時候。因為旅順之戰的嚴重失敗,有部分中層貴族開始懷疑皇太極的政策。以往皇太極收權的同時,總會有戰場或搶掠的勝利來彌補各旗,一旦沒有了這個交換為基礎,皇太極就是無米之炊,這也是他需要不斷搶劫大明的原因。這部分貴族更認同莽古爾泰和代善的保守思想,有了部分八旗的支援,皇太極的命令在他這裡與廢紙無異。
他從廣昌過來之時,便收到了皇太極的急令,遼鎮團練總兵吳襄和山海關總兵尤世威所部已經接近宣府,皇太極要求各路大軍齊聚大同,準備圍城打援。莽古爾泰一來沒把吳襄看在眼裡,二來也沒有把皇太極看在眼裡,優哉遊哉的帶著兵馬繼續搶掠,還繞了一個大圈子從吳王口過來。
此時見到竹帛口的明軍居然沒逃,那裡好歹也是個關口,不是一個衝鋒就上去的,莽古爾泰看看周圍,雖然人可以走山坡繞,但是車和馬都走不了,所有輜重都得扔下,所以他必須攻克這個關口。
身後的巴牙喇氂額真對莽古爾泰問道:“主子,咱們是先打還是等託博輝主子回來?要不要做些盾車?”
莽古爾泰轉頭看看身後,“小小一個關城,等什麼託博輝,讓那些抓來的尼堪挖土搬石,從最瘦弱的開始,死了把屍身填上去。”(未完待續。。)
第一百八十五章 小關城
一百多包衣提著順刀,押著數百百姓往竹帛口而去,他們都沒有兵器,只有些推車,上面裝了些土和石頭。
在一片吶喊聲中,張忠旗跟著幾個甲兵一起,用刀威逼著三十多個百姓上了旁邊一座小山,這些人其實大多都比他強壯,但沒有一個人敢於反抗他們。張忠旗的任務是去找一根大木,用來撞開城門,因為開始的哨馬告訴了莽古爾泰,那城門洞並沒有堵上。包衣當中還有不少工匠,如果攻擊受挫,他們能製造出簡陋的器具再攻。
張忠旗上了旁邊一座山坡,上面有不少大樹,幾名包衣領著那些百姓開始選樹木砍伐。
張忠旗自己找了塊石頭,這裡地勢略高,能清楚的看到兩百步外的戰鬥,成群的新包衣推著土石運到城下,那道淺淺的壕溝很快就會被填平。
張忠旗也算老戰士了,但他實際上從來沒有親手殺過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