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陳國建立(南朝陳因何以姓為國號)(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霸先屈膝跪在百官面前,流淚:“霸先受先皇託孤,當肝腦塗地輔佐少帝,至於我那些微不足道的功勞本是人臣應盡之責,怎敢因此覬覦帝位,你們現在非要孤接受禪讓,這是陷霸先於不義啊——!嗚嗚!”
王?泣道:“堯舜的後代都無意於承繼帝位,魏晉的國君,有心讓位於賢,都以英才穩坐帝位,高勳統治四海,所以能蔭庇百姓,佔據疆域。如今梁氏江河日下,氣數已盡,陳王當敬從天命。梁帝主動禪讓,已經交出印璽,遜位別宮。現在百姓沒有君主,國家政務不能荒廢,這是天命難違啊!”
王通領著百官齊聲大呼:“天命難違,請陳王接受禪位!”
陳霸先捶足頓胸,大哭了一會,朝著顯陽殿的方向叩拜三次,悲痛地說:“霸先自以為淺薄,不願繼位,然梁帝已下詔書,不許我推辭,百官又哭諫再三,跪求一夜,霸先不得不接受帝位,對比我往日夙志,不能不自慚於懷。”
“陳王英明……陛下聖明!”王?露出諂媚的笑容,儘管臉上還掛著眼淚。
百官們也跟著齊聲大呼:“陛下聖明,陛下聖明!……”
蔡景歷從王?手中拿過詔書,展開朗聲念著:“詔曰:相國陳王,有命自天,降神惟嶽,天地合德,晷曜齊明,拯社稷之橫流,提億兆之塗炭,東誅逆叛,北殲獯醜,威加四海,仁漸萬國,復張崩樂,重興絕禮,儒館聿修,戎亭虛候,大功在舜,盛績惟禹,巍巍蕩蕩,無得而稱。朕雖庸藐,暗於古昔,永稽崇替,為日已久,敢忘列代之遺典,人只之至願乎。今便遜位別宮,敬禪於陳,一依唐、虞、宋、齊故事。”
太平二年十月初六,當了兩年皇帝的蕭方智禪位於陳王陳霸先,改國號為陳,延續了五十五年的梁朝被陳朝所取代。
--------------------------
南朝陳因何以姓為國號
翻開中國歷史,國號與皇帝之姓相同者,僅南朝陳一家(這裡指皇帝,而非諸侯國王)。
與不少朋友交談時,人皆認為以姓為國號,是件非常了不起之事,誇讚霸先敢做敢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實,都誤會了霸先,在元明清以前,立國號是非常講究禮制的,可不是拿來隨便標新立意的事。
霸先以陳為國號,是有其淵源的,在他接受禪讓之前,被梁帝蕭方智封為陳公、陳王,之後才以陳為國號,參看南朝史,可以發現這幾乎是歷朝的慣例。那麼蕭方智是因為霸先姓陳才封他為陳公的嗎,答案當然還是,非也。
《陳書》世祖本紀:天嘉三年春正月庚戌,設帷宮於南郊,幣告胡公以配天。辛亥,輿駕親祠南郊。這裡提及的胡公是何許人,陳文帝為什麼要親自在南郊祭祀他,並亦將其配天?胡三省在《通鑑》此條下解釋:“胡公始封於陳,故郊祠以配天”。引《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中所載的典故:“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與其神明之後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諸陳,以備三恪”。胡公,姓媯,名滿,是虞舜的後人,也稱虞滿,死後諡號“胡公”。胡公為周朝立下大功,且品德高尚,才識過人,又是聖君之後,故周武王將長女大姬嫁給他,封地於陳,胡公是陳國的第一任國君。由此可見,陳文帝陳茜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要祭祀胡公。但是,胡公封陳之地在今河南淮陽,而陳朝之時,此地早已非江左屬地,那麼陳霸先為何還會被封陳公呢?
再看看陳霸先被蕭方智封為陳公的詔書:且重華大聖,媯汭惟賢,盛德之祀無忘,公侯之門必復。是以殷嘉亶甫,繼后稷之官,堯命羲和,纂重黎之位。況其本枝攸建,宜誓山河者乎?其進公位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為陳公,備九錫之禮。其實這裡已經含糊地說了封霸先陳公的理由。霸先出身寒微,“初仕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