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喪失,丘吉爾最後成為英國保守黨猛烈攻擊的物件,漸漸就被排擠在英國核心政治圈之外,最後丘吉爾決定主動辭職,獨自趕赴法國前線親自參加戰爭。

可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李寧宇在背後安排,至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海軍攻佔達達尼爾海峽計劃,主要就是一次針對遠東海軍的作戰計劃,所以最後必然會失敗,就算是丘吉爾不幫忙,結果也是一樣的,可為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會出現,其實還是歐洲各國自己種下的惡果。

第五五四章:協約國集團陰雲籠罩

從馬恩河會戰到凡爾登戰役,在到索姆河戰役,德國和英法聯軍制造了數起大血拼,雙方的傷亡總數高達400多萬,而索姆河戰役中新武器出足了風頭,其中就有德國製造的馬克沁重機槍,成了主要血雨腥風製造者,是戰場上兇殘的無情殺手。

無數的英、法聯軍士兵,大部分都是倒在馬克沁重機槍之下;成為了無辜的犧牲品,因為在索姆河戰役期間,英法聯軍的進攻方式,還是利用徐進彈幕作為掩護,讓步兵以排成橫列的方式進軍,可是要知道,此戰役德軍,擁有重機槍、火炮構成的壕溝,足以形成強大的防禦火力,因此耗損大量英法聯軍步兵。

可當時的英法聯軍士兵的主要武器,只有步槍,這對德軍陣地的打擊實在太有限了,甚至根本就無法撼動德軍防禦陣地的強大火力,所以大部分的英法聯軍士兵,在沒有到達戰壕前線就已經傷亡倒下,雖然此後英法聯軍嘗試使用新型武器坦克,但是德軍也有自己的坦克迎戰。

在美國宣佈參戰以後,一些依靠在美國周圍的拉丁美洲各國,也跟隨美國一起向同盟國集團宣戰,所以必然結果,使得這場戰爭的範圍再度擴大,不過但這些美洲國家大多是名義上參戰,並未實際投入戰爭,但其中就有不甘寂寞的一部份人。

其中就有小日本,經過五年的調整,小日本再一次不甘心的想要捲土重來,決定出兵歐洲,向德國直接宣戰,但其實,小日本大量的兵力,都進駐到了美洲地區和太平洋地區,想要獲得太平洋地區的部分島嶼,作為以後的跳板,因此就在小日本出兵佔領太平洋部分無人島嶼之後,小日本這種的舉動,結果必然引起了遠東集團的不滿,必然發生了一次海上島嶼之戰,不過這次美國卻強硬的支援小日本,選擇加入對遠東軍團的戰鬥。

英國和美國是絕對的盟友,一個稱霸歐洲,一個遠在美洲,可是美國和日本也是同盟。

小日本的向同盟國宣戰,就是用屁股想,李寧宇也知道小日本的戰略目標是獲得亞洲大陸,至於萬里之外的歐洲戰場,絕不是小日本的目標,也不會傻到遠赴萬里參戰。

小日本必然是借一戰的大形勢,趁著西方列強都無暇東顧之際,外加上英國當局希望小日本,能繼續起到牽制遠東的軍事力量,讓遠東軍團到時候陷於歐洲、亞洲、美洲三線作戰,無力支援德國。

但是協約國勢力似乎忘記了一些事情,小日本從朝鮮戰爭開始,從來就沒有打敗過遠東軍團一次,這一次依然毫不例外,先不說雖然小日本猶如打不死的小強,就算沒有美國在背後支援,但已經出現的巨大差距,就足以讓小日本永遠都抬不起頭。

索姆河戰役之後,法國還在苦苦支稱西線來自德國軍團的重壓,而腐朽的沙俄帝國終於爆發了大革命,以至於美國成為了協約國主要的力量之一,由於一戰的整個戰略重心在歐洲,所以幾乎人們的注意力也在歐洲地區。

面對如此大好形勢,小日本雖然以協約國身份宣戰,但卻直接先搶奪太平洋地區的地盤,直接在家門口撈到好處,根本就沒有想過勞師動眾遠征歐洲,只是派遣了三支驅逐艦,與美國大西洋艦隊赴地中海,想協助英、法、意三國海軍,制衡遠東海軍,但這些都不是小日本海軍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