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著陳勝一起起義的眾位將領,看到陳勝都開始稱王,便直接爆發了大規模的內訌。”

“其實之前也爆發過一次,只不過是新興貴族與老貴族之間的利益衝突。”

“而這第二次相當於陳勝站在了所有人的對立面,地方上的諸侯勢力直接驅逐殺害了陳勝派來的將領。”

胡亥心中有些感慨,陳勝雖死,可他好歹也過了一把成王敗寇的癮。

他這樣的做法,反而在史書上留下了重重一筆。

雖然只是反面教材。

野心嗎!

陳勝還並不能有效制約各路割據勢力的時候,做了違反眾怒的事,他怎麼敢的?

而且陳勝手下能堪當重任的將領也只有寥寥幾人。

就連後世手底下猛將如雲的朱元璋,也是耐著性子堅持著李善長的:高築牆緩稱王廣積糧政策。

陳勝這就是典型的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當時陳勝起義之後響應他的起義軍並不是單純的聽從他的號令。

只是和他合兵一處。

但是卻享有各自的指揮權,共同伐秦。

本來大家還能每天一起愉快的喝酒吃肉,臉上笑呵呵的稱兄道弟。

結果睡一覺,你就稱王了。

這不明顯比我高一級。

都是同樣的王侯將相另有種乎,憑什麼我要當你的下屬?

而且我手上也是有兵馬的。

為什麼要服你!

葛武輕輕的嘆了一口氣後,接著說道:

“陳勝稱王的前夕,我父親就竭力的勸誡他, 告訴他如今我們並沒有完全掌握手底下這數十萬兵馬。”

“如果想靠武力震懾他們,也沒有絕對的優勢,唯有不斷伐秦獲取勝利,提升在軍隊和天下間的威望才能夠坐穩王位。可陳勝還是一意孤行。”

胡亥高坐在皇位之上,眯起眼睛看著葛武。

看來這個葛武的眼光很高。

在剛剛葛武所說的話中,胡亥感覺他潛意識裡想要輔佐的是一位豐功偉績的帝王。

而絕對不是一個小小的王。

否則他想的也不會這樣長遠!

胡亥神色一凝,對著葛武說道:

“葛武,那你認為朕的野心…該當如何!”

“陛下如今已經是九五至尊的皇帝,可是我在這咸陽幾日的觀察下來,發現陛下所圖非小,恕臣愚昧,臣…看不透。”

“是看不透,還是不敢說!”

“臣是看不透!”

葛武確實是實話實說,他確實看不透胡亥!

他只能說胡亥所圖非小。

宗室相當於是皇帝最有力的臂膀。

雖然會限制皇權的發展,和皇權之間也存在著鬥爭。

可是胡亥竟然把他們逼到了要起兵造反的地步。

而且事後竟然毫不猶豫的將所有參加逼宮的一干人等…全部處死。

不僅如此,還修改了連作制度。

就連他自己也驚歎於連作制度修改的巧妙。

修改後的連作制度,注重利益而非親情。

這樣確實非常合理。

畢竟所有的犯罪都少不了一個“利”字。

尤其是他這次參加的恩科。

這簡直就是要把所有貴族和上層人士得罪死了。

如果以後恩科是一種常態的官員選舉,

那些貴族和上層人士之間的優勢將蕩然無存。

除非他們只想讓後人做一個與世無爭的富家翁。要不然就只能主抓學習,讓他們在科舉中獲得一席之地。

當攻打陳縣勝利之後,胡亥選擇讓司馬欣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