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一起走,邊走邊說吧。”
樊翹跟在蘇景身旁,把自己的修行大概交代一遍,聽過後蘇景問道:“下一境修行你有什麼想法?”
“全憑尊主做主。”樊翹沒想法,蘇景怎麼說他就怎麼做。
修行路上三道劫數,將十二個小境界劃分成三個大層次,通天、寧清、如是、小真一這四個境界都是在築基,但更是‘領悟大世界’的過程。待這一階段完成後,便要進入‘自成小天地’的層次了。
第五境衝煞,開丹田氣海,可以看做鋪就大地;第六景‘奪罡’,開靈臺識海,可以看做是搭建天空;第七境‘寶瓶’開心竅為的是連通氣海與識海,天降地升彼此映對,至此自我小天地相輔相成、完整結形。
待完成第八境‘破無量’後,小天地就真正有了‘道’,有了‘自然’和‘生機’,自成小天地階段的修行就算完成了。
自第九境至十二境則是‘小天地獨立於大世界’的過程,換種說法便是‘破除大天地’。
在古法中,有關第五境‘衝煞’和第六境‘奪罡’的修行,修士須得尋找本行同屬的‘地煞氣脈’與‘天罡氣脈’,再施法引氣脈真靈入體衝擊丹田和祖竅,自真正的天地中‘借氣’來完成自己小天地的搭建。
這樣做很有些像百姓去扣皇宮的地面方磚來給自己家鋪地、揭皇宮的頂蓋瓦片來搭自己家的屋頂,好處不言而喻,只要氣脈純淨修家的天地就一定結實無比。
但是壞處也顯而易見:危險。古時修家在採煞或取罡時被氣脈反噬、活活燒死的情形屢見不鮮。
而中土世界繁衍無數年頭,修行者多到無以計數,久而久之,像樣的地煞、天罡氣脈還是被採集一空,越來越難尋得了。
是以今日修家採用了變通辦法,大門宗裡不乏高手。師長合力施法凝聚天元地靈硬做出一下、一上兩道氣脈;小門宗或者散修沒有這樣的手筆,乾脆就以普通真元破煞奪罡。後者乾脆不用說了,即便前者也是人力施為,效果遠遜。不過至少佔了安全、方便兩個好處。
離山中就有前輩高人凝聚成的天地氣脈,門下弟子第五、第六兩境的修行都是在宗內進行。但那是水行脈,蘇景用不了。
其實蘇景要是想按照普通弟子那樣修行,大可去涅羅塢衝煞、奪罡,涅羅塢就是修火的門宗,且與離山一向交好,把自家的氣脈借給蘇景用一用全無問題。
不過蘇景另有打算,對樊翹道:“我有意效仿古法。至少在‘衝煞’這一境上求個圓滿。你要是覺得有趣不妨一起來,若怕危險,帶採劍後我去一趟涅羅塢,他們的真傳啟巧欠我的人情。讓你去借氣脈修煉應該沒什麼問題。”
樊翹有些吃驚:“你的意思。。。你知道哪裡有火行純淨的地煞?”
蘇景自乾坤囊中摸出了一本冊子遞給樊翹:“你自己看。”
前人手札,通篇遊記,古時前輩散修袁朝年遊歷南方所著,親家老頭三阿公送給蘇景的那本舊書。
袁朝年遊歷的‘南方’早都超出了中土範疇,天地混沌隔絕造化。即便大修持的高手也不會去探訪的荒古野域、殺地血疆。…;
手札中便記載了一處極南遠方的一道烈火地煞。
看了一陣樊翹找出了手札中有關地煞的描述,滄桑漢子眼中精光閃爍,顯然心裡掙扎不小,遠南不是兒戲之地。古往今來不知多少名宿大修曾做探訪,能回來之人寥寥可數。。。。。。但轉念一想。修行成仙本就是機會渺茫之事,自己又平白耽擱了多年。幾乎已經不存希望,若衝煞再混混完成,今生仙途怕是真就會斷在半路了,與其如此還不如去拼一拼。
樊翹拿定了主意,蘇景並未讓他回山,而是帶在了身邊,讓他給自己好好講一講離山律例。
樊翹不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