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白銀和70庫爾(175石)大麥送給馬勒庫王作為友好援助。然而埃什嫩那新王茨裡辛這次站在瑞姆辛一邊,拒絕和漢穆臘比盟誓。漢穆臘比為了牽制埃什嫩那,與埃蘭王茨帕拉爾胡帕重歸於好。巴比倫軍隊和其同盟軍包括1 000馬勒庫人包圍了由瑞姆辛的弟弟辛穆巴里忒和另三位將軍防守的拉爾薩在北方的首都馬什幹沙皮爾。此時約80歲的瑞姆辛無法率軍馳援,引起城內外軍心渙散,號稱40萬的拉爾薩軍紛紛倒向巴比倫方面或潰散。五天後,馬什幹沙皮爾守軍開城出降。在漢穆臘比29年年底閏十二月,拉爾薩的各城基本平定,只剩下瑞姆辛堅守在拉爾薩孤城。漢穆臘比30年(瑞姆辛60年,公元前1763年),巴比倫軍圍攻拉爾薩六個月,用了錘城車、攻城塔、土坡等多種攻城方法。最後,城內糧盡,易子相食,瑞姆辛在城陷時可能被俘。現在,漢穆臘比已成為整個巴比倫尼亞的主人。在漢穆臘比31年(個月前1762年),巴比倫軍隊重創了埃什嫩那、庫提以及亞述地區一些小國的聯軍。埃什嫩那在底格里斯河上的重鎮曼基蘇和周圍地區盡歸於巴比倫。漢穆臘比32年(公元前1761年),巴比倫軍隊繼續向兩河上游挺進,征服昔日遠交的同盟馬瑞的金瑞林和亞述的伊什美達幹。這年,漢穆臘比在南方挖掘了一條名叫“漢穆臘比是人民的豐收”的水渠,把甘甜的河水帶給巴比倫在南方的新領地:尼普爾、伊辛、烏魯克、拉爾薩、烏爾和埃瑞都。同時,巴比倫強悍的戰爭機器向東征服了他攻打拉爾薩時的盟友馬勒庫王伊皮可伊什塔爾;向西南的幼發拉底上游臣服了他的老盟友馬瑞王金瑞林。第34年(公元前1759年),被征服的馬瑞和馬勒庫人民舉兵起義。巴比倫軍隊在兩地迅速平亂後,拆毀二城的城牆並破壞了城市建築、移走人民。兩座歷史名城從此埋葬在亂石黃沙之下,直到近代才重見天日。漢穆臘比36年(公元前1757年),巴比倫大軍向底格里斯上游的控制尼尼微和卡拉赫的圖如庫各部落之王、他的盟友卡克木各部以及亞述地區其他小國發動征服戰役,征服了這些強悍的山區部民。漢穆臘比37年(公元前1756年),巴比倫軍隊殺入埃什嫩那,用迪亞拉河的大水沖毀了這座名城。和馬瑞、馬勒庫一樣,這次毀滅使埃什嫩那城在地下沉睡了3 500年。漢穆臘比38年(公元前1755年),他對半獨立的亞述王伊什美達幹不能容忍,派兵征服了亞述的首都埃卡拉圖以及亞述的鄰國布榮達(哈布林上游)和扎勒馬庫(巴里赫上游)。這樣,西從幼發拉底河岸東到底格里斯河岸,廣大亞述地區和其中的數十小國,全部臣服於“四方之王”漢穆臘比。巴比倫王朝這時控制的版圖超過了歷史上任何王朝的最大版圖。經過十年頻繁戰爭(29年至38年),雄才大略的漢穆臘比終於橫掃六合、一統天下。在他的33年至38年之間,他頒佈了著名的《漢穆臘比法典》,保護了平民階級的利益,從而保證了軍隊中公民兵的來源。這也是他戰無不勝的一個重要的原因。統一天下僅五年後,年邁的漢穆臘比死去,在位43年,其英名永垂青史。
九 塞姆人的伊辛、拉爾薩和古巴比倫王朝的漢穆臘比(前1792—前1750)一統天下(8)
4. 馬瑞興亡於幼發拉底河中游;亞述興亡於底格里斯河中上游
馬瑞城和阿淑爾城是兩座歷史悠久的古代城邦。馬瑞在公元前2500左右的早王朝時期就吸收了蘇美爾文化,並一度成為號令蘇美爾和阿卡德的霸主。《蘇美爾王表》曾把馬瑞第一王朝和基什、烏魯克、烏爾等蘇美爾霸主城邦的各王朝一起列入表中。兩城的考古發掘,特別是馬瑞,都發現了豐富的早期歷史文物。阿卡德帝國的對外擴張曾一度摧毀了馬瑞和阿淑爾城邦的獨立。在烏爾第三王朝統一兩河流域後,由於馬瑞和阿淑爾二城距王朝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