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僧人如此狂妄?”李躍一聽就不靠譜。

這年頭神棍和方士非常多,動不動就來忽悠皇帝,連冉閔都中招了,聽了法饒的一頓忽悠,出去跟悅綰玩命,從而導致襄國大敗,十萬精銳覆滅,冉魏從此一蹶不振……

上一次涼州大亂,就是這些僧人在其中穿針引線,被王猛一鍋端了。

如今他們竟然還敢找上門來?

李躍心中一動,莫非是來行刺報仇的?

一旁的劉應道:“西域諸國皆崇尚沙門,此人既然敢來,必有依仗,不妨見一見,若其出言無狀,再治罪不遲。”

李躍然其言,見一見也好,明知自己對沙門大開殺戒,還敢上門,至少這人頗有膽略,遂令人召入。

“小僧樂尊,拜見陛下。”來的是個漢僧,竹杖芒鞵,身形瘦削,臉上都是西北風吹出的皺紋,雙眼清澈,語氣溫和誠懇。

這副扮相讓李躍心生好感。

之前厭惡的是借佛法斂財的假僧人,而不是有德行有學識的僧人。

“足下自稱有平定西域之策,不妨道來。”李躍不喜歡囉嗦,喜歡開門見山。

樂尊雙手合十道:“陛下可知為何此次西域諸國皆反?”

“為何?”李躍心中一動,興趣立即就被提了起來。

“西域諸國皆奉行佛法,僅龜茲便有佛塔千座,陛下抑制沙門,西域僧人百姓皆懼之,被人挑撥,遂成今日之事,恕小僧直言,即便陛下能擊敗諸國聯軍,也難以平定西域。”樂尊一臉誠懇。

能說出這番話,說明此人有些道行。

當然,這時代不是什麼人都能信佛的,沒有點財力、學識,自己都活不下去了,拿什麼去研習佛法?

而且他說的不無道理。

軍事上戰勝西域諸國不難,但難在維持長期統治,以漢朝之強猶三絕三通,更不用說現在的梁國。

對於有才能之人,李躍一向敬重,臉上的輕浮之色盡去,稱呼都變了,“大和尚所言甚是,不知可有良策?”

“陛下可知漢明帝為何建造白馬寺?”

沙門之所以在中原興起,是因為漢明帝遣使入天竺,引渡佛法,於洛陽建白馬寺,遂興元宵節“燃燈表佛”。

任何事物之間都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不會無緣無故的做這些事。

漢明帝在位期間,發生過很多大事,派竇固出擊北匈奴,吞併西南的哀牢國,進軍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從而將西域重新納入華夏版圖。

引進沙門,正是為了穩定西域。

漢明帝的功績在歷史上被低估了。

不過漢朝的明君實在太多,大部分人的水平都比較高,所以華夏名族才會以“漢”名之。

“大和尚慧眼如炬也!”李躍立即知道他的心思。

“既然漢明帝能容沙門,以陛下之雄才大略,何必拒之門外?”

聰明人之間說話,就是這麼爽快。

李躍哈哈大笑,這個樂尊果然不簡單,將自己與漢明帝相提並論,暗地裡吹捧了一波,“大和尚高見,朕非是滅佛,而是替佛門清理門戶,今日聞君一席話,如若醍醐灌頂,心中頓明!”

在中土要抑制沙門,但在西域則要弘揚。

做任何事都要一個抓手,如今佛門已經成為中原與西域之間的一個文化紐帶。

有了這條紐帶,就可以將西域、高原、草原,全都串聯起來。

而歷史也是朝著這個脈絡行進的。

華夏文明的偉大之處在於,能包容任何其他文化,佛門傳入華夏,與華夏文明結合,重新煥發生機。

“小僧此來,實則還有一事相求。”見李躍心情甚好,樂尊趁機提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