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在下建議陛下南守而西攻,趁桓溫北伐,南面虛張聲勢,引重兵以待苻堅之兵出,如此可滅秦矣!”桓伊擲地有聲。

“萬萬不可,桓溫此次北伐非同小可,必傾其精銳而來,若我軍虛南而實西,恐大河之南非國家所有!”呂光終於忍不住反駁起來。

兩人目光交觸,又迅速退開。

慕容令也加入進來,“桓溫姓桓,閣下也姓桓,今日陛下面前,處心積慮為江東,莫非是桓溫派來的細作?”

李躍想起一件事來,戰國時,韓國為削弱秦國國力,施展“疲秦”之計,派鄭國入秦遊說秦王,歷經十年修建水渠。

桓伊很可能就是江東派來的說客,誤導梁國國策。

其父為丹陽尹,也算士族中人,桓溫在江東勵精圖治,近水樓臺先得月,沒道理桓伊不投桓溫,而跑來北國投靠梁國。

“在下乃是為了大梁,為了陛下的大業,如若不信,伊可以一死明志。”桓伊語氣雖然平和,但沒人懷疑他真的會自戕於此。

慕容令卻不放過他,“間者有五,死間便是其中之一,閣下為江東一腔赤誠,不惜一死,真國士也!”

桓伊冷哼一聲:“閣下鼓動陛下南征江東,只怕居心叵測,身在關東,心卻在遼東!”

“你……”慕容令臉色一沉,轉身向李躍拱手,“臣父子絕無此意,還望陛下明鑑。”

父子連心,慕容垂正在鄴城,李躍雖然不會殺他,卻可以將他永遠留在鄴城。

慕容令、桓伊,一個燕國,一個晉室,各為其國。

不過這也正常,如今天下樑國最強,鄴城也就成了藏龍臥虎風雲聚會之地。

呂光在梁國多年,但不可避免的還是會偏向關中一些。

“今日只談國策,不可互相中傷。”李躍心中苦笑,今日這番問對還真是精彩。

原本想收桓伊為己用,現在看來,根本不可能。

三人爭論了一番,又沉默起來。

李躍有些意興闌珊,揮了揮手,“今日到此為止。”

三人拱手退下。

一旁侍奉的劉應這才道:“桓伊、慕容令俱心在故國,依臣之見,不如令其入尚武堂,假以時日,或許能有所轉變。”

李躍跟他想到一塊兒去了,尚武堂是梁國最忠心的地方,別說一個人,就是一塊木頭疙瘩在裡面泡個一年半載,也會成為梁國的狂熱分子。

“妙計!”

桓伊是個人才,殺不得,放了也可惜,扔進尚武堂思想改造是最佳選擇。

至於呂光,李躍不強求,以後不讓他與氐秦作戰即可。

見了三人,李躍又讓天工、天機二會中榜者來見,二十四人,大半是頭髮花白的老者,李躍一陣嘆息,重賞他們宅院、田地、錢糧,又讓他們乘車,儀仗護衛,遊覽全鄴城。

讓鄴城的百姓都能看到他們。

明代之前,華夏的各種技術、學術其實都是遙遙領先的。

幾千年的燦爛文化,絕不僅限於之乎者也。

漢末三國如此混亂,卻不乏學術大家,張仲景、皇甫謐、嵇康、劉徽、葛洪等……

缺少的不是聰明才智之人,而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不過從今日開始,這一切都會慢慢改變,此次盛會是第一步,李躍會逐漸完成這個體系,只要梁國還在一天,天工、天機二會都會舉辦下去。

年底,風雪漸起。

李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招待慕容垂。

慕容垂也是精明之人,從不閒著,積極結交梁國權貴勳舊,他性格豪邁,待人接物,舉止風雅,談吐不凡,因此人緣極佳,尤喜拜訪王猛。

頗有些樂不思歸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