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說過,世界是由矛盾構成的。

別人有矛盾,不可能梁國沒有,若是沒有,反而是最大的危機,說明下面鐵板一塊了。

當皇帝就要有皇帝的思維和眼界。

不需要李躍下令,王猛的確嘗試攻打了幾次蒲坂,苻堅親自坐鎮,秦軍眾志成城,擊退了梁軍的進攻。

十幾日後,王猛上了一道奏表,言秦軍雖疲,士氣人心猶在,不可擊也,建議就這麼拖著,消耗秦國。

包括太原之戰也拖下去。

既能消耗秦軍,也能消耗慕容垂。

李躍然其言,令他自行決斷。

慕容垂至今都未求援,李躍出兵意義也不大,兩股人馬在一起,反而相互齟齬。

他要表現,李躍就給他表現的機會。

“南面情勢若何?”李躍轉向江東。

北面僵持,秦國現出疲態,按說現在是桓溫出手的最好時機。

收復蜀中、漢中,能重振聲威。

“苻堅留呂婆樓鎮蜀中,桓溫借武陵王司馬晞謀反一案,排除異己,族誅殷涓、庾倩、庾柔等人,庾蘊飲鴆自盡,庾希與庾邈、兒子庾攸之逃入海陵陂澤,庾氏一門式微。”盧青翻出前段時日送回的情報。

庾氏一門在荊襄頗有勢力。

每個士族都有自己的地盤,聲勢最隆的陶侃辭官歸隱後,荊襄重鎮落入庾冰、庾翼兄弟之手,彼時桓溫還是庾翼麾下一前鋒小督。

東晉朝廷擔心庾氏尾大不掉,威脅下游的建康,遂扶持二流士族的桓溫上位。

只是沒想到桓溫野心更大。

晉室內鬥比梁國慘烈幾倍,一旦失敗,就是身死族滅的下場。

所以在江東內鬥永遠大於一切,戰場上輸了,最多廢為庶人,但內鬥輸了,下場不言而喻。

桓溫忙著排除異己,自然無心收復蜀中。

“桓溫清理庾氏,怕是要對司馬家動手!”崔宏舉一反三道。

李躍踱了兩步,“這是好事,桓溫篡位,晉室僅有的正統亦將蕩然無存。”

按這種趨勢,江東根本不用打,他們自己就能把自己玩殘。

李躍只需等待一個合適時機即可。

“還有一事,當初陛下放歸江東的質子、降將,不少人暗中與校事府接觸,希望重回鄴城。”楊略道。

“嗯?還有這等事?”李躍心中一喜。

這比在戰場上攻城略地還要有成就感。

刀矛只能讓人的身體臣服,不能讓他們的心臣服。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誰在克復神州恢復華夏一目瞭然,以江東現在的環境,有志之士仰慕大梁也在情理之中。

“共有一百五十七人,臣已令校事安撫他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