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之言是也,他要做上國,我等就奉他為上國,但若是要大戰,溫奉陪到底!”

泥人也有三分火性,更何況是桓溫?

江東群臣遂快速達成一致,在強大的外部壓力下,內部矛盾得到一定緩解。

很快,一封出自江東書聖王羲之的奏書送到李躍面前。

言辭極盡謙恭之能事,駢四儷六,文采斐然。

該說的好話都說了,連天下形勢都為李躍分析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梁國的大敵是氐秦,而非江東,一旦興兵,就給了氐秦機會。

新皇帝司馬丕還認李躍為叔父,梁國與江東轉為叔侄之國,但就是不同意冊封,維持江東最後的一絲體面,聲言此事關乎江東存亡,請求李躍慎重。

李躍立即生出一陣怪異感,江東的皇帝還真是可憐,不知道司馬丕被士族按著頭朝北面認叔父時,是什麼感覺。

這樣的皇帝實在憋屈。

江東的幾任皇帝,就沒一個舒心的。

不過,當初苻堅也是眼皮都不眨一下,認自己為叔父,沒兩年,翅膀硬了,立即提著刀上來……

這種事情不必太當真,一時的權宜之計。

梁國得了面子,江東得了裡子,還算可以接受。

“看來嚇不到桓溫。”李躍放下奏書,翻看起禮單,珊瑚、海珠、孔雀翎、翡翠、玉器、漆器、金器、錦緞等等一共一百二十車……

江東士族還真是富得流油,難怪看不上北國,這些年大力開拓交廣二州,珊瑚、海珠、孔雀翎、翡翠這些物產都是從那裡出的。

崔宏道:“江東有謝安、郗超之輩在,只怕難以俯首,除非陛下大軍南下。”

李躍目光轉向楊略,“袁真、徐成戰況如何?”

“桓衝嚴陣以待,桓溫水軍駐於江中,互為呼應,袁真、鄧遐無功,徐將軍佯攻兩次樊城,朱序親自鎮守,亦是無功。”

當年關羽水淹七軍,都未能攻破樊城。

而曹操、曹仁前後兩次攻打濡須,都望城興嘆,曹操留下生子當如孫仲謀之語,曹仁更是大敗而歸,同年病死,因此戰,曹仁在後世的評價一直不高。

“見好就收,徐徐圖之,此次不成,下次再來。”李躍沒鑽牛角尖,不可能在這個時候率十幾萬大軍南下。

這等於是幫了桓溫一把。

仗不是這麼打的。

江東進攻不足,防守有餘。

本來就是訛詐,江東退了一步,梁國也退一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