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大軍停駐在石頭城多日。

不是他不想東進,而是在等建康朝廷的答覆,能兵不血刃最好,多保留些元氣,將來多一分力氣與梁國大戰。

磨蹭了快一個月,謝安終於慢悠悠的來了。

“國家風雨飄搖,江東實不可再亂,大司馬天下名士,海內之名,當以大局為重。”謝安還是那套老說詞。

桓溫在石頭城止步不前,謝安有七成勝算說服桓溫。

“安石可知北伐為何屢屢敗北?”今日的桓溫明顯跟往日有些不一樣。

北伐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桓溫之前,庾翼、褚裒、殷浩都失敗了,而且是慘敗。

見謝安沉眉不語,桓溫道:“非將士不效命,非天時不合,非人心不齊,而是朝廷只願偏安江左,朝廷既然有錯,吾當糾正之!”

“大司馬……”

“荊襄已失,江東豈能獨存?”桓溫目光如刀。

“朝廷已經同意立琅琊王為帝,封大司馬為楚公,還望明公多多思量。”

桓溫盯著謝安,“試問安石,司馬昱、司馬奕之流能力挽狂瀾,抵禦北虜乎?”

無論誰上臺,結局都是一樣,都是士族的提線木偶。

桓溫被逼到絕境,已經無路可走。

荊襄被攻破,晉室幾十年的平衡格局被打破。

謝安眉頭皺起,又舒展開,語氣前所未有的冷靜下來,“大司馬如何安置晉室?”

既然不能勸阻,就只能敞開了說,爭取最大利益。

如何安置晉室,其實就是如何安置謝家。

“安石快人快語,陛下與諸公無需驚疑,一切照舊。”桓溫大喜。

只要謝安點頭,阻力去了一半。

“魏武兩代方行代漢之事,晉室四代方才更替曹魏,大司馬雖雄才大略,竊以為當效周文王,急則生變,不妨先領了楚公,入主建康,然後行禪讓之事。”

謝安慢吞吞道。

“咳——”一旁的郗超咳嗽了一聲。

桓溫目光重新銳利起來,“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不必遵循前例,北虜厲兵秣馬,不日將南下,非吾戀棧大位,實是為江東百姓計,為建康諸公計,唯有內外大權在吾一身,方可抵禦梁賊,大丈夫行事,當仁不讓也。”

謝安斜了郗超一眼,沉默片刻,“大司馬既有此志,屬下自當效力。”

“吾若為漢高,安石當為蕭何也,江東名士無出安石之右。”桓溫大喜。

這句話等於是給謝安的承諾。

“大司馬稍待時日,屬下自去周旋。”謝安拱手而退。

桓溫一直送出門外,低聲說了不少悄悄話,連郗超都被排除在外。

送走了謝安,郗超臉色低沉:“大司馬手握五萬雄兵,我為刀俎,彼為魚肉,何必看他人臉色,大軍兵臨城下,建康自會臣服。”

“吾非但要他們臣服,還要他們心服,沒有士族支援,我上去了也坐不久!”桓溫想盡力得到士族豪強的支援。

當年王敦聲勢比他大多了,卻在士族豪強的聯手絞殺下功虧一簣。

“欲要他們心服,只有一條路可走。”郗超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姿勢。

一將功成萬骨枯,想要上位,就不可能兵不血刃。

“我為刀俎,彼為魚肉,能奈我何?吾再給他們一次機會。”桓溫臉上殺氣縱橫。

又等了幾日,建康還是沒有訊息傳來。

但此時北府軍已經從長江上游回軍,直奔石頭城而來,廣陵北府軍亦入建康城中。

一個北府軍桓溫還不放在眼中,但江東士族豪強態度曖昧起來,褚、王、荀、殷等士族部曲集結,竟然擺出魚死網破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