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在官場生根發芽,活色生香的傳播,弄得那姓範的縣委書記好多年抬不起頭,伸不直腰,一聽到別人閒扯男女之事就心虛發怵。

不過,最讓南江人記憶猶新的是縣委書記劉明德任上,麻尚武攜家帶口阻止炸七星橋,活活讓南江南城變成一片汪洋大海,店傷貨損,慘烈無比,至今談論起來也還讓人心驚膽顫。

南城是南江老商業區,門面林立、店鋪眾多,一直人氣旺,生意興隆。

那是個是星期天,人們聽說要炸橋,大人孩子滿街竄,撐著雨傘,踩著積水跑到橋頭看稀奇,一路你言我語,議論紛紛:

怎麼要炸橋啊?

洪水真有那麼大嗎?

幾百年的老橋,真要是炸了,好可惜啊。

一橋連兩岸,今後進出可不那麼方便了。

如果要修,也不知道要花好多錢呢?再說能修出那樣的橋嗎?

麻家先人古蹟啊,那多可惜。

……

第三十七章(3)直面壓力

第三十七章(3)直面壓力

南江縣城的東面有東江和東北面茅山河兩江交匯,形成南江,交匯處有一座七孔石橋,叫七星橋,修造了近三百年。這座七孔石橋,從基石到橋面,都是用方正的青條石砌成。石和石之間,用石灰粘結和勾縫,青白之間,條石規整,方方正正,縫紋清晰,歷經風雨,毫毛不損,固若初建,堅如磐石,橋面和橋攔條石,腳踩人倚,更是磨得油光亮閃,能照出人影兒。

這橋很有故事,是麻尚武的祖先留下的古蹟。麻尚武祖上原籍江西,因為躲避戰亂,祖上一路碾轉來到南江,後來就長久住下了。雖是農耕傳家,種地為生,但也都渴望兒孫功名加身,光中耀祖。也還真是,紮根南江幾代之後,還真是就出了個才子麻祖耀。這小夥天資過人,很快獲取功名,二十郞當,就被朝廷委以南江知縣,前程不可限量。麻祖耀走馬上任,一日來到南江河邊閒走,見百姓過河由著一葉偏舟擺渡,顛顛簸簸,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加之一幫商賈鄉紳在身邊哄捧,就海口一誇,說一年內建座連結南北城的石橋,解除百姓往來苦累。

話說出了口,大家都試目以待。麻祖耀盤算縣衙家底,哪有錢修橋,就號召商賈鄉紳和百姓捐錢捐糧。的確很快就收了幾千兩銀子和幾十擔糧食。找來很有名氣的匠人設計,僱了民工開山劈石,築窯燒石灰,一忙就到了第二年春天。橋修成半拉子,錢缺糧斷,匠人要走,民工要撤,商賈鄉紳看著笑話,平民百姓咂著舌。麻祖耀想召集商賈鄉紳再議,聽說是再籌錢建橋,一個個東躲西藏,上門求助也是冷臉一張,有的乾脆直直的將擋他在門外。剛剛走上仕途,水深水淺,渾然不知,有點騎虎難下了。再捐也沒人應承,麻祖耀苦著一張臉,愁眉不展,工程再拖,春水一發,半拉子也將毀於一旦,要是那樣,自己功名不成,還將傳成笑話。如何是好呢?麻祖耀忙找師爺想辦法出主意。師爺是南江有名的爛肚皮,壞水一肚子。麻祖耀一毛頭小子做知縣,他根本就沒放在眼裡,早就想好好捉弄戲耍他一把。機會來了,師爺捻著鬍子,故意欲言又止。麻祖耀急了,說,你倒是說說啊,有屁也放一個嘛。師爺說,聽我祖上說過,從前有個老師為籌錢辦學,竹穿鎖骨,沿街乞討,最後建起學校,倒是天下揚名。麻祖耀沉著臉,一言不發。師爺說,當我沒說,你是知縣,哪能那樣呢?麻祖耀面無表情的問,今天的南江能行得通?師爺見麻祖耀要鑽套子裡了,心中一樂,一臉莊重,信誓旦旦的說,只要你敢做,我就是舍了老命也要保證你成功。

第二天,麻祖耀果真用竹片直穿鎖骨,胸前掛一牌子,上書:修橋善舉,德載千秋。麻祖耀沿街乞跪,後面師爺帶一隊衙役,敲鑼打鼓,大聲吆喝,活脫脫的像耍猴戲。麻祖耀每走一步,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