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上給山西造成嚴重損失的大蝗災,還是在1856年如期來臨。蝗災過後,草木皆難於章免,沿途往往只剩下光禿禿一片!而且由於太行山的遮擋,山西曆來是較少發生蝗災的,因而有“蝗蟲不啃山西”的諺語。對於沒有經歷大規模蝗災的山西農民來說,面對這場意想不到的災害更是完全不知所措,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辛苦種出來的莊稼,被數以十億計蟲子啃食的乾乾淨淨。
更加糟糕的是,今年的蝗災還不侷限於山西一省,北直隸、南直隸、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均有一定程度受災。而且蝗災都是由乾旱引起的,即使不鬧蝗災,今年漢地18省的糧食依然會減產不少。
面對如此嚴重的災害,一項不大注重救災,只想利用自然災害加快漢地人民遷出的朱皇帝也難得給內閣下了旨意讓他們儘可能組織滅蝗,凡是蝗災嚴重的地區,必須組織民眾進行滅蝗。開啟各地的常平倉放糧賑濟。
同時。當然也沒有忘記加大賑災性移民的力度……這蝗災固然是害民的。但同時也削弱了縉紳大戶對升斗小民的控制。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殖民地部徵召移民的活動,才會得到地方官紳們(當然,已經失去士紳地位淪為普通富戶的地主現在要麼沒落要麼向農業資本家轉變,不會再去控制佃戶,也沒有這樣的實力)真正有力的配合。朱皇帝又怎麼肯放過這個機會呢?
“皇上,現在已經是冬天,蝗蟲差不多快凍死了。所以滅蝗的事情已經告一段落。接下去就是賑災和移民了。”左宗棠的容色倒是平靜,他現在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雖然中原漢地鬧蝗災的地方不少,但是東北六省的糧食產量卻在持續增長,南方的交州省和暹羅王國也因為播種面積增長,而取得了大豐收。所以農林部下屬的幾個大常平倉中的糧食還堆積如山,東北開發公司的糧食庫存也維持高位,足夠給各地方災民提供活命的口糧。
朱濟世思索著道“賑災和移民的事情可不好辦,這次災害最重的山西素來紳權極重,須有重臣出鎮才能把這事情做好。左相,你覺得朝中誰有這威望可以壓得住他們?”
左宗棠思索了一下。道“不如由殖民地尚書苗雨三走一趟吧。”
“苗沛霖……不好,他和山西人有過節。不大合適。”說著話,朱濟世目光炯炯地看著左宗棠。
左宗棠哪裡不明白皇帝的意思,當下就道“那就由臣下親自走一趟山西。”
朱濟世點點頭,“那就快去快回,這一次頂好能從山西遷出50萬人!現在東北、西北和東西伯利亞可都還空曠著呢。”
左宗棠得了個去山西的差事,便和羅澤南一塊兒從紫禁城出來,連忙回到內閣府衙門去佈置自己離開後的政務。
而內閣府衙門這裡,其實已經坐了不少人。
常大淳、葉名琛、彭玉麟,還有其他幾個尚書、侍郎,還有新上任的順天府尹李續賓和剛剛從四川被調回中央,預備要擔任吏部尚書的劉蓉都在這裡。
七八個人坐在內閣府衙門的會議室裡,見到左宗棠和羅澤南進來,方才還在熱烈討論著有人敲請願鍾反對義務教育的事情,現在一下子,都停止議論,紛紛起身向兩位相爺行禮了。
常大淳拱了拱手,便問“皇上那邊怎麼說?”
這幾位都是重臣,當然訊息靈通,有人敲鐘請願反對義務教育的事情,自然早就知道了。他們現在聚集在這裡,就是等左宗棠、羅澤南迴來後商量對策。
一個義務教育牽扯到至少6000萬銀元的公帑,而且還不是一次性撥付6000萬,而是每年都要安排6000萬銀元的預算。這樣大的事情,不管中央還是地方,都瞪大眼睛瞧著,這些重臣當然更不例外了。
左宗棠答道“皇上的決心很大,義務教育是一定要辦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