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是調侃,但其中也頗有些不滿的味道,楊昊不覺又多了幾分小心。桌上的麻將已經碼好,骰子就放在放在呂芮的位置,晴兒和小魚的位上還放著一些散碎銀子,呂芮贏的那堆銀子卻不知去向。是她帶走了嗎?這丫頭手倒是夠快的。
大總管在方桌的正位上坐了下來,看到楊昊畢恭畢敬地站在面前。他壓了壓手:
“坐,坐,你也坐下。”
大總管的口氣異常的和藹,一點架子也沒有。楊昊欠身坐了下來。
“我若是記得不錯,你是大和九年三月入營的,對不對?”大總管用很悠閒的語氣說起了往事,彷彿兩個多年未見的老朋友聊天一樣。他的那副金色面具在燭光下顯得十分詭異。提醒著楊昊絲毫不敢放鬆。
“難得大總管還記著。”楊昊自嘲了一聲,“可惜不到一個月屬下就被隔離審查了。”
“年輕人嘛免不了要犯點小錯,自古以來這個‘色’字栽倒了多少英雄豪傑。好在你能迷途知返,為聖上屢立奇功。由正九品執戟一躍而為從五品橫刀,自刺馬營建營以來不過寥寥數人,你是他們其中的一個。這也是我寶曆社的光榮。”
大總管說話的語速很慢,語言樸實無華,但帶給楊昊的震撼卻是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的。這兩年自己紮根邊疆,孤身奮鬥,豐州能有今天的局面,自己總算也薄有功勞。可上面似乎早已把自己遺忘,不聞不問不理不睬,自己在樂的自由的同時,心中的落寞也日甚一日。
“上賴聖上之福,大總管教導,下有將士們用命。楊昊並無寸功。”
“你不必謙虛。這些年你所做的一切,我都看在眼裡。讓你一個人獨自挑起豐州這副擔子確實有些不近人情,但我不想給你太多的束縛和壓力。年輕人朝氣蓬勃、敢闖敢幹,這是天性使然。因循守舊、固步自封之徒也非天生如此,都是讓官場陋習給逼出來。我不想寶曆社的人都變成唯唯諾諾,因循守舊之輩,所以我要放開手讓你們自己去試去闖,讓你們在風雨中歷練成鋼。”
楊昊聽了這些話,心裡頗為感動,為自己一直誤會“上面”感到羞愧和不安。這時讓楊昊驚訝萬端的事發生了,大總管突然摘下了面具。面具後的大總管年紀二十七八歲,稜角分明的一張臉,目光沉穩而堅毅。
“光王殿下。”楊昊慌忙起身參拜,他萬萬沒有想到寶曆社的大總管竟是光王李忱,李忱是唐憲宗李純的十三子,當今文宗皇帝李昂的叔叔,也是宜春公主李晴的生父。楊昊曾在朝會上見過他幾面,卻沒有留下什麼深刻印象。李忱扶起了楊昊。
“我已稟奏聖上,擢升你為正四品橫刀,以旌彰你的功績。”說到這,李忱有些傷感地說道,“我能為你做的只有這些了。”
在刺馬營的四個等級裡,執戟低階最低遠離核心,只能算是組織外圍。橫刀是刺馬營的骨幹部分,但低階橫刀(品級從五品至從四品)的權力也不算大,所做之事跟執戟沒有本質區別,一樣接觸不到核心機密。但正四品以上的橫刀就能接觸到很多核心機密,加之“佩劍不出京”祖訓的限制,長安城以外高階橫刀享有的權力待遇與佩劍基本是一個等級。
按照刺馬營內部的規制,低階橫刀和執戟的升遷降退由大總管決定,高階橫刀和佩劍由皇帝親自裁定。李忱的後半句話意味深長,高階橫刀和佩劍的升遷雖然不握在大總管手裡,但推薦的權力還是有的,李忱的話是否在暗示自己即將離任。倘若事實果真如此,這場夏州之會就不那麼簡單了,楊昊覺得自己正被捲入一個漩渦。刺馬營高層的鬥爭從來都沒有停息過,這一回自己將不再是一個旁觀者。
“謝大總管栽培,屬下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說得好。”這或許是李忱盼望已久的一句話,他拉著楊昊的手,“你也是從大明宮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