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半段,也有人高呼口號:“我們不需要說教,我們需要民/主和自/由!”當然,這些聲音,迅速被演講組織方給壓下去了。
對於大學生們以“紙片”的方式的提問,是趙無極所要求的,這是他了解這個時代的最好方式。因為,一個時代的訊號,首先表現在青年的身上。
但是,這些學子們顯然不想讓趙無極輕鬆過關。
這些紙條上的問題,大約可以分為四類:一類是問趙無極個人以及人生問題的;二類是問華夏何時才能趕上發達國家,這一類顯然是愛國焦慮症患者;三類是對社會上一些醜惡現象譬如官僚主義、貪汙腐化的質問,有沒有辦法解決?這類問題,屬於關心時政的現實主義者;四類則是直指所謂民/主、自/由,他們否定華夏傳統文化與傳統精神,對社會進行最徹底的改變,最好是全盤西/化……
在趙無極看來,這些人,畢竟只是青年學生。比後世的“公知”可以說是差遠了。後世的“公知”。往往先把自己置於公眾的代言人地位上。從道德上講,就先把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俺們是“為民請命”的人啊,難道。你還敢對付俺?
誠然,這些以“意見”為生的人,不乏真正熱愛這個國家和民族的人,但是。也不能說他們真的就是赤膽忠心。
作為重生者的趙無極,有著遠超這個時代的見識。華夏需要不同的聲音甚至不同的力量,以滌盪一些陳腐的觀念和習慣,但是,華夏絕對不需要那種動不動就要主張廢除方塊字、不喝咖啡就不與國際接軌的人。
問題:“趙無極先生,你怎麼看待京都大學,你高考時沒進入京都大學,是不是很失落?”顯然,這是一個對京都大學很有優越感的學生的問題。
“京都大學是華夏一流大學,她擁有優良的傳統。在國際上享有盛益。我當年沒考入京都大學,不是我的水平不行。而是京都大學招生太少了。如果我因此而失落,那豈不是12億華夏人都要失落?因此,既然華夏12億人不會失落,那麼,我也希望京都大學的童鞋們不要驕傲!”
問題:“聽說趙無極先生的武功出神入化,而您的諸多文藝造旨也是大師級的水準,請問:您是不是感覺到很驕傲?(請說真話!)”這是一個對趙無極瞭解頗深的問題。
“人的能力來源於對事物的認知。華夏有幾句古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以為,個人的能力再強,也不可能窮盡天地和自然,因此,我真的不覺得驕傲。我的路還很長,我在探索世界的路上,不斷收穫快樂。”
問題:“現在社會上,貪官汙吏這麼多,有沒有辦法可治?”
“正與邪,貪與清,從來就是一對矛盾,也即事物的兩面,當我們意識到貪是一個問題時,其實治理就已經開始。古語說亂世用重典,我覺得有道理,但我更主張,和平時期也應該用重典!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因為貪,可能導致亂。
對於貪官,我向來主張以經濟手段對付!他不是喜歡奢華的生活嗎?一旦查出貪,讓他的生活迴歸到平民生活之下,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趙無極這個回答,引發了熱烈的掌聲!
但是,沒有人比趙無極更清楚,後世的華夏,其貪鄙之風達到了何等的程度,特別是無數的“裸官”,讓趙無極一度十分失望,妻子兒女都移民國外了,竟然還允許其在位置上高談這樣主義那樣理想,十足是華夏官場的最大諷刺。
假如是趙無極主政,子女當然可以出國學習,畢竟,華夏的教育水平相對還是比較差的;但是,一旦學成不歸國,官員就應自動下臺。至少,子女是否在國內工作,應作為官員作用的硬性規定。
在後世,趙無極曾經聽到一個牢騷滿腹的教師說了一句:“我們老百姓,無國可去,只有被愛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