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個人自薦+領導推薦+組織考察”的方式,但不主張“競選演說”的方式。
顯然,在涉及到一些敏感問題上,盧江縣委也不願意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特別是關於原有機構予以保留的決定,讓趙無極十分鬱悶。
不過,縣委的檔案也明確了很多內容,給予了鳳山鄉相當大的權力,趙無極如果運作得當,也能取得相當的效果。
譬如關於《鳳山鄉黨政幹部工作守則》,縣委則持肯定態度;譬如對於四個企業的處理,縣委的底線也是明確的,即企業必須保留,人員不能減,但卻可以透過更換企業領導等方式,增強企業活力。
趙無極有所不知,即便到了21世紀,鄉鎮的教辦這種單位也是存在的。其實,趙無極的步子如果不這麼大,將企業辦和農業辦合二為一,另外再成立一個社會事務綜合辦公室的話。說不定縣委就同意了。因為合併一個然後增加一個,有利於整合與劃分下屬部門的職能。
後來,趙無極才明白,他提供的這些方案,除“競選”一項外,其他的內容縣委書記胡永生和縣長安富林都是同意的,只是。在縣委常委會討論時,有常委提出,是否徵求一下縣級相關部門的意見,譬如林業局、農業局、工業局、計生委、教育局等部門,徵求意見的結果就是這些部門幾乎全部反對。這些部門反對的理由貌似十分充分:如果鄉上不設相應內設機構,我們的檔案發哪兒。工作由誰來推進,譬如護林防火與林業資源保護,專業性非常強,出了事我們找誰負責?
趙無極自然不知道這些部門反對的理由,如果他知道了,立即就會明白這些部門打的啥主意,說到底,是下面的部門如果合併了。上級部門的利益和地盤就受到了損失。
雖然縣委沒有完全同意鳳山鄉的報告。但同意了或縣委表示沉默的部分,趙無極則在李蘋的支援下積極推進。
趙無極上任一個星期後。鳳山鄉召開全鄉幹部大會,正式施行《鳳山鄉幹部工作守則》。這部“守則”,除針對吃皇糧的外,還專門有章節論述到農村黨支部、村委會、村民小組幹部的相關守則,是鳳山鄉所有幹部行動的準則。
在幹部大會後,趙無極又及時找來四個企業的職工召開座談會,研究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問題。這個座談會,讓趙無極進一步明白了,在鳳山這樣的地方,搞這種傳統的集體企業,等於是用政府的錢來養活一群懶人;或者根本就無錢可賺。
譬如榨油廠的工人代表就指出,鄉榨油廠的裝置,新買的才兩萬塊錢,基本上是手工操作,屬於重體力勞動,企業的收入,基本上只夠發工資,如果要求向鄉政府交利潤,除非是增加機器裝置,減輕勞動強度。但增加機器裝置之後,鄉榨油廠除了少用兩個員工外,也不可能給政府交什麼利潤,因為,鳳山群眾的食油用量,或者說每年的榨油量基本上是固定的,不可能增加得太多。
收購油菜籽來榨油當然也可以,但是,榨制的食油又賣給誰,再加上鳳山屬於盧江最偏遠的鄉,加上來去的交通運輸成本,榨出來的油能競爭贏其他區鄉或城郊榨油廠出口的食油嗎?
趙無極曾經對農機修理廠的意見最大,誰知,農機廠的工人們對政府的意見同樣不少。
他們說,農機廠的業務少,又不能怪他們。在包產到戶之間,每個村都有拖拉機、粉碎機、磨面機、抽水機等裝置,全鄉共有各類機械裝置上千臺,到了農忙時節,他們12個人忙都忙不過來;後來,包產到戶後,村社的這些家業機具,先後都出售或承包給了私人,在這種狀態下,一點點小毛病,他們多半就自己修理了,用不著再到鄉上找農機修理廠的人。
因此,他們堅決反對鄉上要關閉農機廠的決定,當年在集體經濟時,他們立下了汗馬功勞,鄉上不能做御磨殺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