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際橋宸��悶妗�
“下一場是與七七姑娘比試琴藝,雖然我們已經輸了三場,可是幾位都進益不少,才藝讓我等佩服,在下李蕭然也想請教一下姑娘的琴藝,在下獻醜了,願以一曲廣陵散向姑娘請教。”李蕭然謙虛的說道。
“李公子不必客氣,在下也對千古絕唱的廣陵散好奇不已,都說廣陵散已經失傳,沒想到七七有幸能一聽天音,七七高興的很。”我也自然的說道,不知道為何這些知識我好像很自然的就知道。
“那就請眾位指教了。”李蕭然平心靜氣後,靜坐著彈了起來。廣陵散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漢代已經出觀。其內容向來說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將它與《聶政刺韓王》琴曲聯絡起來。《聶政刺韓王》主要是描寫戰國時代鑄劍工匠之子聶政為報殺父之仇,刺死韓王,然後自殺的悲壯故事。關於此,蔡邕《琴操》記述得較為詳細。
《廣陵散》樂譜全曲共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六個部分。正聲以前主要是表現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正聲之後則表現對聶政壯烈事蹟的歌頌與讚揚。正聲是樂曲的主體部分,著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劃了他不畏□、寧死不屈的復仇意志。全曲始終貫穿著兩個主題音調的交織、起伏和發展、變化。一個是見於“正聲”第二段的正聲主調,另一個是先出現在大序尾聲的亂聲主調。 正聲主調多在樂段開始處,突出了它的主導體用。亂聲主調則多用於樂段的結束,它使各種變化了的曲調歸結到一個共同的音調之中,具有標誌段落,統一全曲的作用。
《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國現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鬥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被壓迫者反抗暴君的鬥爭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或許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廣陵散》的這種反抗精神與戰鬥意志,才如此酷愛《廣陵散》並對之產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一曲落地客棧內一片寂靜,眾人都被曲中的激昂、慷慨給撼動了,我也佩服的很,不由鼓掌出聲,打斷了眾人品位餘音的情緒,開心的說道:“李兄的這首曲子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七七不敢與李大家一較高下,只好以在下的琴音加一首曲子請李兄矯正,曲名葬花吟。”我輕輕說道,七夜衝我安慰一笑。
說完我端坐在桌前,手指挑動,一片悽婉的琴聲揚起,我柔聲唱道: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秀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杯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恰如汙淖陷渠溝爾今思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葬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天盡頭何處有香丘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花落人亡兩不知我彈唱完看客棧內的人都一臉悲傷憐惜,琴落無語,我看到諸葛無為憐惜的看著我,不由抿了下唇不說話,客棧中人都沉浸在歌曲中女人的一片自憐自傷之中,彷彿看到了那一個楚楚可憐,無依無靠的女子在自傷自怨中,日漸消沉,最終花落人亡。
“好一曲葬花吟,曲音悽婉,歌聲如天外之音,饒梁三日,綿遠不絕,李某不如姑娘,這一曲已經可以和廣陵散一比高下了,更別說在下只是拾人牙慧,怎比的了姑娘自創這等絕世曲音。”李蕭然說道。
“李大家謙虛了,七七自知琴藝勝不過李大家,只是拿這歌詞取巧罷了。”我坦然說道。
“這歌曲也可以說是千古絕唱了,只是曲音太過悲傷,在下曾經習醫數栽,我觀姑娘面色蒼白,體虛乏力,雙目無神,髮質乾枯,是身體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