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皇宮營建北京宮殿,動用工匠23萬、民夫百萬,堪比孟姜女哭長城之氣勢。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用了整整十四年才落成。

故宮又名紫禁城,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是紫微垣,位於天的中央最高處,共有十五顆恆星,被認為是“運乎中央,臨制四方”的宮殿,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所以起了這麼個名兒。

像呼和浩特市以前叫歸化城,也一樣有它的出處。

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大約15萬平方米,共有各色大小殿宇8704間,都是磚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繪。

故宮四面環有高10米的城牆,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53米,面積達到72萬平方米,為世界之最;故宮的整個建築被兩道堅固的防線圍在中間,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長3800米的護城河環繞;接著是周長3公里的城牆,牆高差不多10米,底寬8米多。城牆上開有4個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牆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角樓有3層屋簷,72個屋脊,玲瓏剔透,造型別致,為中國古建築中的傑出之作。

故宮的建築依據其佈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

故宮外朝、內廷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位於整座皇宮的中軸線,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也稱為“前朝”。是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此外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兩翼為養心殿、東六宮、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後有御花園。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遊玩之所。內廷東部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退位後養老而修建。內廷西部有慈寧宮、壽安宮等。此外還有重華宮,北五所等建築。

並稱外朝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皇帝舉行盛典的地方,從位置上說居整個外宮建築的中心,也是整個北京城的中心。為了突出這組宮殿的威嚴氣勢,建築上採取了許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內不植樹,從皇城正門**起,經端門、午門、太和門,這之間的一系列庭院內都無樹木(端門前後的樹據說是辛亥革命以後種植的)。

當時人們去朝見天子,進入**,經過漫長御道,在層層起伏變化的建築空間中行進,會感到一種無形的,不斷增長的精神壓力,最後進入太和門,看到寬闊的廣場與高聳在三重臺基上的巍峨大殿,這種精神壓力達到頂點,所有的臣子都戰戰兢兢、俯首帖耳。

寬闊的廣場、藍藍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襯得更加威嚴壯觀。而這正是至高無上的天子對自己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這些庭院內都種上樹,綠蔭宜人,小鳥鳴叫,那將會破壞朝廷的威嚴氛圍。故宮三大殿上沒有樹木的第二個原因是中國古代皇帝在五行中屬“土”,“木”克“土”,因此沒有“木”。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的臺基就是一個坐北朝南的“土”字。第三個原因是:謹防刺客進入躲藏於林木之中,傷及皇上、大臣。

宮殿之氣勢宏偉自不必說,就單單是數不清的樓宇就叫人眼花繚亂,哪裡記得了那麼多。跟隨著人潮和導遊一一走過各大宮殿和嬪妃寢室,建築仍在,只是昔日的繁華早已散盡。期間的冷暖、算計都已成為歷史的塵埃。這便是生命的歷程,無論生得如何輝煌或者潦倒,不管你黃袍加身光宗耀祖還是株連九族一個不剩,都抵不過時間這把利刃。不過是遲遲早早的事而已。

山丹參觀完故宮,她沒有被宏偉的建築、華美的雕樑畫柱、景緻的織錦繪畫所吸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