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二(己酉),一大清早,皇帝蕭方智身穿孝服,由鴻臚寺官員引領著,到太社和太廟祭告天地和祖宗,跪在先帝和祖宗牌位前進行禱告。等吉時已到,鐘鼓齊鳴,蕭方智脫掉孝服,換上袞服,頭戴十二旒冕,登上應門城樓禱告。身穿袞服、頭戴九旒冕的陳霸先,率領文武百官從大司馬門進入宮城,肅立在應門前的場坪上,靜靜聆聽皇帝禱告。

禱告結束,蕭方智走下應門。陳霸先率領百官進入應門,再入端門,分成文武兩列,按照官職高低依次跪在御道兩側,皇帝從御道上走過,進入太極前殿就座,鴻臚寺官員高喊行禮,陳霸先率領百官行五拜三叩的大禮。行禮完畢,鴻臚寺官員奏請頒詔,得到皇帝允許後,鴻臚寺官員手捧詔書,送到應門,在城樓上朗聲宣讀:

“王室不造,嬰罹禍釁,西都失守,朝廷淪覆,先帝梓宮,播越非所,王基傾弛,率土罔戴。朕以荒幼,仍屬艱難,泣血枕戈,志復仇逆。大恥未雪,夙宵鯁憤。群公卿尹,勉以大義,越登寡暗,嗣奉洪業。顧惟夙心,念不至此。庶仰憑先靈,傍資將相,克清元惡,謝冤陵寢。今墜命載新,宗祊更祀,慶流億兆,豈予一人。可改承聖四年為紹泰元年,大赦天下,內外文武賜位一等。”[承聖是梁元帝蕭繹的年號,從此詔中可看出陳霸先根本不承認蕭淵明的年號天成。]

登基大典結束,皇帝傳諭在太極東堂賜宴群臣。

太極東堂寬敞的大殿中央是高三尺、四方形、圍有朱漆勾欄的舞臺,舞臺上一群頭纏綵帶、羅衣飄飄的女伎腳踏歡快的節奏跳著採蓮舞,舞臺周圍坐著樂工們,正在為舞蹈進行伴奏。

舞臺的正前方是御階,御階之上坐著皇帝蕭方智和太子妃王氏,御階之下、舞臺兩側整齊地擺放著一排排案几,案几後坐著滿朝文武官員,左側首座是司徒蕭淵明,右側首座是司空陳霸先。

蕭淵明面無表情,低頭喝著悶酒。在他身後坐著裴英起、湛海珍和胡貴孫,裴英起皺著眉頭,湛海珍心事重重,只有胡貴孫開心地自斟自飲。

陳霸先滿面春風,不時地站起向皇帝和百官敬酒。在他的身後坐著侯安都、周文育、陳慧紀和杜稜。侯安都和周文育兩人你來我往,喝得高興,陳慧紀顧不及喝酒,一直侍候在陳霸先身旁,杜稜看似在喝酒,其實手裡握著的耳杯半天還是滿的,他的眼睛觀察著殿內每一個人,尤其是對面的四位。

“司空府斑劍向聖上獻劍舞!”站於御階下的內謁者高聲道。

身著兩襠衫、虎紋皮圍的二十名斑劍武士,頭戴兩側插鶡尾的赤色武弁冠,排列整齊地走上舞臺。他們拔劍出鞘,五彩斑斕的鎏金木劍耀人眼目。武士們皆是身長八尺、相貌英俊,他們矯健的身形隨著斑劍在空中游走而起舞,翩若驚鴻,宛若游龍。

劍舞結束,斑劍武士收劍入鞘,退回大殿內側站定。

內謁者高聲道:“蘭陵太守侯安都為聖上鼓琴!”

侯安都抱琴走上舞臺,向蕭方智行禮,道:“臣侯安都今日為陛下演奏的曲子是《陽春白雪》。”

說完,他盤坐於地,把琴架在腿上,雙手撩動琴絃,大殿內盪漾起活潑輕快的雪竹琳琅之音,人們眼前彷彿出現冬去春來,大地復甦,萬物向榮,生機勃勃的初春景象。

一曲終了,侯安都抱琴站起向皇帝行禮,又回到自己的席位。

內謁者高聲道:“齊國皇帝恭賀梁主登基,特遣齊國化人曇蓮生向梁主獻幻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