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門前人來人往,新帝登基要忙的事太多,不管大小都要蔡景歷幫著拿主意,把蔡景歷忙得焦頭爛額。

“登基大典定在初十太緊了,連頭帶尾才五天,這袞服來不急做啊,就是我們不吃不睡趕製出來,可那冕冠上的旒珠,宮裡沒有現成的,那是要提前訂購上好白玉,加上切割打形拋光,最快也要半年時間。”少府監江大權急得要跳腳。

“什麼?半年?你的意思是讓聖上等上半年再舉行登基大典?你是嫌活得不夠長嗎?”蔡景歷怒斥。

江大權連連擺手:“下官不是這個意思,下官是說沒有白玉珠確實做不了冠冕。”

蔡景歷道:“實在來不及,就用陳王的冠冕好了。”

“那哪行,陳王冠冕的旒珠用的是青玉珠,不是白玉珠,當初因為都是十二旒,為了與皇帝冠冕有所區別,所以用的青玉珠。”太子中庶子孔奐搖頭道。

“那把梁帝冠冕的旒珠拆下來做到新冠上不行嗎?”蔡景歷道。

“不行,不行,這不合禮制,也不吉利,新帝的袞服當然都是新的,哪有用前朝袞服的道理。”孔奐又搖頭道。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怎麼辦,聖上不登基了嗎?”蔡景歷感到惱火。

劉師知說:“倒是有個替代的辦法……”

“師知快說。”蔡景歷喜道。

“用珍珠替代,顏色大小相近……“劉師知還沒講完,孔奐打斷他的話:“劉舍人搞笑吧,用珍珠替代白玉珠,登基大典是多麼隆重嚴肅的場合,頭服是至關重要的器物,怎能如此隨便。”

劉師知說:“孔先生此言差矣,冠服從來沒有定式,一直都在變化,歷代有所不同,後漢明帝以前旒珠用的是朱、白、蒼、黃、玄五色玉珠,從明帝始用白玉珠,不限五彩,到了晉以後才全用白玉珠,現在正是國家困難之時,事急從權,陳王一向崇尚節儉,用珍珠替代白玉珠,正可彰顯陳王高尚的品德,這件事必會名垂青史,千載流傳,為萬世所敬仰。”

孔奐還是搖頭:“新朝再困難,也沒到用珍珠替代的寒酸地步,虧你想得出來,簡直是大謬,什麼為萬世敬仰,是被萬世所笑吧!”

劉師知不悅道:“說我大謬,那你除了說不行,可有什麼好辦法?”

孔奐一時語塞,蔡景歷打圓場:“好了,好了,兩位不必爭執,討論事情嗎,有不同的意見很正常,此事我去問問聖上的意思,你們兩個別為這個爭執,傷了和氣。”

然後蔡景歷進到內殿去請示陳霸先的意思,沒過多久,他就出來了,對江大權道:“聖上覺得可以用珍珠替代,你就這麼去辦吧。”

劉師知臉上露出得意的神情,孔奐不服氣地甩袖:“哼——,君子和而不同。”

劉師知耳根發熱,指著孔奐:“你不同意就罷了,如何出口傷人?”

孔奐鄙夷道:“我哪裡傷你了?”

“你言下之意就是罵我小人!”劉師知憤然。

“呵呵,我可沒說,這是你自己說的。”孔奐冷笑。

“你是高士,何不去食薇?”劉師知撇嘴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