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沒有什麼作用。

其實不論是支援議和的,還是支援立即開戰的,他們都有一個思想,那就是絕對不喝明朝妥協,誓死和明朝打到底。

相對於前面兩個意見,最後一個意見,那簡直是不靠譜得沒有邊了。

據提出這個意見的人說,他這一招叫釜底抽薪,所謂釜底抽薪,就是把大明的談判使者沈如招來給滿清效力,讓沈如告訴滿清人,主持向滿清進攻的葉思文,到底是什麼想法。

而且,以沈如的口才,完全可以派他去出使蒙古,遊說蒙古各部,讓蒙古重新和大清結成堅固的聯盟,按照沈如在滿清朝堂表現,幾乎所有人都不能懷疑沈如的遊說能力。

說實話,提出這個意見的,那不是人才,那是天才!不過天才和傻子,有時候也是一線之差啊!

沈如一看就是一個狡詐得沒有邊,且在大明混得風生水起的主,要把他籠絡到滿清朝堂,得花多少代價啊?

這個意見提出來之後,在很多人眼裡提意見的人肯定是小時候涼藥吃多了,亦或是腦袋被門夾過,或者是腦袋已經進水了。

總之一句,提出這個意見人,要不就瘋了,要不就傻了。

若是平時,滿清的官員早就跳出來罵人了,但是他們今天無一例外的保持了緘默,因為提出這個意見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坐在汗位上面的皇太極。

滿清朝堂可不是大明朝堂,大明的朝堂上,大臣罵皇帝那是家常便飯,逮著機會就罵,可是你在滿清朝堂試試,若是滿清的主子不砍你的頭,也得流放三千里,所以滿清朝堂的言官那就是虛設的。

不,滿清的言官還是有一點做用的,那就是給他們的主子歌功頌德,壞事說成好事。

明朝皇帝出去玩,那就不務正業;滿清皇帝出去玩,出去玩那叫微服私訪;大明皇帝御駕親征,那叫亂搞;滿清皇帝御駕親征,那叫開疆拓土,開創萬世基業;大明皇帝天天被人罵,虛心接受意見,還被冠以昏庸的名頭;滿清皇帝動輒就殺敢於指責自己的言官,卻被稱為英明賢主。

所以,即使皇太極提出這個不靠譜的意見,滿清的大臣也不敢反對,他們可不想自己頭上吃飯的傢伙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沒有了。

其實,皇太極之所以提出這個不靠譜的主意,那是因為他看見了沈如的勇氣,面對刀槍油鍋陣不為所動的,也只有古時候那些不要命的使者幹得出來。

皇太極看見的,還有沈如口才,在朝堂之上,舌戰滿清群臣而絲毫不落下風,這比起當年的諸葛孔明也不遑多讓。

綜合看來,皇太極認為沈如的外交能力,和古時候那些有名的使者已經差不多了,如是這樣的人能為自己所用,何愁天下不平?

只是皇太極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除了真正的能力,還有一門功夫叫裝逼,所謂裝逼,就是袋中沒有二兩銀,偏偏還敢上秦淮河畫舫的主。

沈如正是這樣的人,不過他還是有些能力,不過是三七開,真正的能力三層,裝逼的功夫七成,兩相結合,倒也可以笑傲外交界了。

皇太極提出自己的意見之後,滿清朝堂一片死寂,所有的滿清官員都如同石化了一般,呆呆的看著他們的大汗,似乎想要看看他們的大汗腦門上是否有被門夾過的痕跡。

難道皇太極的思想還真停留在三國時期,大衣一脫,豪言壯語一說,別人立刻就被他的王霸之氣震懾,乖乖的拜倒在他的腳下,任憑差遣。

不要逗了,現在是利益的時代,沒有利益的事情,誰幹?

沈如既然敢冒著生命危險出使大清,大明肯定給了他足夠的好處,而大清能給他什麼好處呢?

現在大清如同秋後的螞蚱,都已經蹦躂不了幾天了,用虛的官職什麼的肯定收買不了沈如,可是現在大